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
《像山,像水》第十二章 2

《像山,像水》第十二章 2

作者: 爆炸的豆腐脑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09:50 被阅读1次

我当时考研不成,房子租期未满,我又在宁城待了两个多月,终于找了一份当地杂志社的编辑工作,打算就此在这里待上一阵子。

期间我家里打电话来,问我要不要回去。我果断地回绝了。那时候我忽然发现,有些时候,你断然判定的事情,往往是已经下定了决心的。

杂志社虽然规模不大,但好在有这么两点还是比较优厚的。一个是员工食堂,食堂里的菜很便宜,甚至比学校里的还要优惠。食堂每天供应早饭和中饭,晚上的饭食则是中午剩下的菜品,所以下班后我一般出去吃。另一个就是员工宿舍。那时候我就住在社里提供的员工宿舍里边,起床穿上衣服,下了楼走半条街就能够到社里。员工宿舍不仅房租要比外边便宜得多,还省去了上下班的公交费用。说实话,人活着无非就是衣食住行,杂志社三样都给你包了,你还想着有什么追求干什么?好好工作就是了。

我在杂志社里,每天有很多稿件从各地发来邮箱,但我都几乎看不完。我只能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起来,打开邮箱,从前一晚还没看的邮件开始翻。连梗概都写得如同白开水一般没滋没味的邮件我连附件的正文都懒得下载,直接翻去下一封邮件。也有写得不错的小说(我主要负责小说专栏),我就会写一份意见,报上去审核。但就我看来,很少有直接使用的稿件。

那时候,我还能觉得自己能写出点什么。偶尔觉得坐在桌前,对着笔记本电脑就能动笔写出很多东西,于是静心下来,思绪如泉喷涌出来,泛滥着淹没了电脑屏幕。一番挥毫之后,过几日再看,竟发现自己洋洋洒洒写出的东西狗屁不通。我开始意识到,写作才能和写作冲动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而我的才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丧尽了,脑袋里空空如也,像是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一望无际的黄莽莽一片,在里边既找不到水,也自然找不到生物,更不会有栩栩如生的贾宝玉、林冲、白嘉轩、吴荪甫、桑迪亚哥、艾米丽活在里边。更多时候我会怀疑,是不是武先生看走了眼,其实我自己压根什么才华也没有。

我有时候会殚精竭虑,苦思冥想出一篇不错的小说来,同宿舍的同事——梁本生瞧了,也真心诚意觉得不错,但是一报上去审核,就没有了下文。自然也是不成。我有时候责怪那些总编办公室里的老家伙,一点也不懂得什么是改革,什么是创新。但更多情况下,我仍旧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才华。

梁本生跟我是同一届毕业。他就务实很多。他偶尔写一点东西来,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审稿,他每天都能比我多审很多。尽管不想承认,但梁本生报上去的文章录用率比我高。所以有时候,我会被拉去办公室里批评教育,梁本生就很少发生这种状况。

梁本生的才华似乎也比我高。他和我相反,偶尔写出的东西,总不会拿来给我看。而是静悄悄地修改之后,直接给老编辑读。老编辑意味深长地笑着,然后给他指点江山似的做了几个批注,就把稿子放在了案头。我后来在杂志社里看到他的文章,不知道是因为妒忌,还是因为事实就是如此,总觉得他写的非常糟糕。

家里来过几次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只推说这里的工作自己喜欢,干起来也顺心,大学里学的那些东西或多或少都能学有所用。工作繁忙,也只能节假日赶着回去一趟。但我其实一点也不想回家,尽管有时候我会想念家里。当他们又问我过得怎么样的时候,我都不好意思回答。

日子过得相当艰苦,我什么也买不起。然而越是买不起,心里就越是骚动着想要全部买到。

我拟了一张清单,上边列举着我想要买的所有物品。这张清单贴在我的床头,有时候我会取下来,把原本有冲动想要买的物品划掉,再添上几条我新起念头想要拿到手的。勾勾画画,我盘算了十几页清单,新添上去的很多,被划去的更多。上边划掉的线条像是中山陵前的那一级级的台阶,整整齐齐地列在纸上,后来我意识到,原来所有的东西不过是自己的一时冲动,索性把这些清单统统扔掉了。

那时候忽然兴起了自媒体的大热狂潮,我觉得十分有趣。一部手机,一台电脑连上网就能做得起来,月入十万,月入百万的报道比比皆是。我想自己或许也能做得起来,就在网上注册了账号。鼓动起梁本生跟我一起做。

我每天都会准时发一篇文章,小说,评论,散文,诗歌,都会去写。小说的篇幅较长,但相比其他体裁我更加得心应手一些,因而写得多。往往为了赶稿子,我需要写到凌晨。

然而每天的浏览量并不大。甚至出现了没人看的文章。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写作,居然一个人都不看。我如同冬夜里降了霜似的打心底发寒。每天意志消沉,工作上也出现了许多纰漏,校稿的时候出现了许多失误,惹得上边一阵痛骂。

那天我和梁本生在食堂一起吃饭,看见他手里夹了一本杂志,便问他这是什么。

“我们的杂志啊。上边有我一篇小说。”他回答说。

“刚写的?”

“嗯。”

我大为恼火。既然同意和我一起写自媒体的稿子,就应当为这件事情上心负责,主动供稿也是应当的。你的稿子在杂志里刊登,又增加不了杂志的销量,只不过是为了眼前的稿费!

我按捺住自己的躁动,若无其事地说:“那你的稿费按照社里对外支付的拿吗?”

他没有听出来我在讽刺他,嘴里塞满了饭菜说:“没有,在社里发表的话,好像是比外边的人要低一些。我也不清楚,都是跟着工资一起发的。”

“是啊。”我拿筷子戳着餐盘里的饭粒,一口也不想吃。没话说的时候,梁本生把手机拿出来,滋滋有味地看着。

他的一举一动都叫我厌烦起来,于是不禁以责问的语气他说:“你看什么呢?”

“搞笑视频。”他笑着说,“昨天晚上看的,没看完。今早没时间,只得饭点这个时候看了。”

“唔……你看吧。我吃好了。”我若有所思地说,端起餐盘就往食堂外走去。

我不再信任梁本生,他做事说话没有信用。既然如此,我只得一如既往自己写稿。梁本生看搞笑视频的事情提醒了我。似乎每天午间或者下班之后是人们拿起手机的时间。或许我应该在这两个时间段去做一做文章。

所以我后来都只在晚上七点钟准时在网络上发文章。阅读点击量猛增,从原来的十来个人关注,增加到了63人。但之后再也没有增加关注人数的情况。一天天下来,既不增长,也不下降。那个“63”的数字就如同亘古以来就固定了似的,叫人越看越丧气。过了大半年,我因为再次参加研究生的考试,就没有再更新文章了。

那次,我连初试都没有过。

我在宁城的那家杂志社待了两年。两年里,我跟与武先生生前相熟的周编辑联系了不少次,但都是电话里说,他似乎总是很忙,我根本约不到他出来。后来我干脆去了一趟出版社。在那里我见到了周编辑,把自己的小说稿子递给了他,想请他帮我出版。这稿子原先我当着武先生的面给他看过,他大致点了点头,叫我回去再改改。我觉得有戏。但这次他把我回绝了。

周编辑是武先生在辞世前把我介绍给他认识的,所以我俩之间也总算有些生死之交的感觉。但是谈及公事,就说不准了。毕竟周编辑在出版社工作了十多年,有着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他说:“武先生早些时候的作品,还是很好的,但是后期的东西,就有些空洞乏味。我想是自己感慨这辈子不得志才写出来的一些文章。”

周编辑贬损武先生,事实上就是在贬损我。意思就是你的老师都写成这样,你又是新人,出版社帮不了你。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于是就把修改的稿子收起来,不再给他看了。周编辑是看在武先生的面子上才帮我,现在斯人已逝,他自然也不用再看武先生的面子了。原本摊放在桌子上的一叠打印稿件,我就都收了起来,决定另觅出路。在这之后,我想和武夫人说明一下这件事情。但觉得电话给她不够显示尊重,又觉得自己不想登门拜访,索性写了一封信给武夫人。信写得非常简短,一是告诉了她其中原委,二是向她诉明自己的态度。写小说,我觉得自己已然无望。

我原本想着这件事情就这样虚无地结束了。但武夫人亲自来电,电话里说:“赋之,我知道你的意思,但如果方便的话,还麻烦你来一趟家里。有些话当面说总比纸上写,电话里说要好。”

我心想武先生毕竟于我有知遇之恩,武夫人一个人寡在家中,儿子远在他乡,让我去做客也是情理中事。她还说“来一趟家里”,便已经将我不当外人了,我在这里也没有别的什么熟人可以说话聊天,索性就答应了她。挑了个空闲的日子,跟着公交车荡着,晃着坐到了她家。

武夫人像是第一次我到家里来的时候,烧了许多菜给我吃。菜品居然都是我喜欢吃的,而味道也相当和我的胃口。武夫人在一旁端着饭碗,看的比吃的多,瞧得我也不好意思多吃了。她笑道:“好胃口,好胃口。你多吃点,我自己顾着自己的就行。”但那时候我已经连吃了两大碗饭,这才抵住了馋得流涎的嘴巴。

我抹了嘴巴,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太好吃了,忍不住吃了两碗饭,现在可撑住了。”

武夫人笑道:“你发觉没有,这些都是你爱吃的。”

我点了点头。

“你是不是想问,我我是怎么知道的?”

我又点了点头。

她从口袋里摸出手机,打开来放在我面前。上面是几张照片。照片的内容是一些印了字的打印纸。我仔细一瞧,抬头说道:“这不是我的稿子吗?”

“没错。”武夫人收回手机,说,“这就是我要跟你说的事情。当初你的武院长叫你写长篇,我是反对的。年纪才20岁,又不是像以前那些马克·吐温,海明威,都是十三四岁出来就努力的,再者,你也不是什么穷苦人家的孩子,许多人情世故那时候都还懵懂。总而言之,四个字:‘揠苗助长。’但他身体已经不行,我也不好多说什么。”

听完她的话,我连忙说道:“这不是的,还是武先生对我好,也是盼着……”

武夫人没等我说完,挥手斩断了我的话语,说:“别说了,我在一旁看得很清楚。他这样搞,弄得你自己都不想写了,后面的稿子越交越慢,而且质量也越来越差。他或许没注意,我可注意到了。而且,你看看,我拍的这两张稿子,就是你写的东西。我一字不漏地按照你写的那些稿件里的食物做了。竟然真的和你的喜好一模一样!小说可以写真实,但如果虚构的情节足够丰富,事实大可撇开不言。可见你这小说已经成了自己的流水账,写不下去了。”

武夫人一语中的,我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只得耷拉着脑袋,静候她的另一翻赐教。

武夫人说:“所以当时你武院长去世的时候,我告诉你,如果不想写就不用写了。因为写了,也没有人能保荐你的小说能出版。这不,你寄来的信,上边说小说出版不了了。这种结局我早就猜到,只是碍不过你武院长的颜面,还有你自己的自尊。”

我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既然武夫人已经说了明白,我也不好再去遮遮掩掩,索性就把这些年所有的情形如同晒被子似的,都抖落出太阳底下来。或是苦涩,或是甜腻,或是酸楚,或是热辣,家里无人问津,便统统说给了她听。最后说道:“我实在不知道今后怎么办了。以前那会儿,我总觉得什么都能得到,但现在又真的是山穷水尽。”

“你这孩子厚道,但厚道在这时候不顶用。你考了两次研究生都没有过,那就别考了。”武夫人叹了口气说,“零食再多也不抵米饭管饱,饮料再甜也不如白水解渴。不要想着其他东西,工作就把工作做好,不要想太多。干得不顺心,就辞。这是眼下你该考虑的。至于往后怎么走,你要自己琢磨出一条路子来。谁也帮不了你。但是记住,最好从你熟悉的下手。”

我在武夫人那里又蹭了一顿晚饭,说了许多家常。武夫人说,她的儿子现在在美国自己开了公司,打算把她接去美国住。具体也就在这两年。我心想这是好事,除了没有枪械管制,其他那里都好得很。她还跟我说:“要多注意婚恋的事情,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强求也不行。强扭的瓜不甜,从来都是这道理。你要真喜欢那个姓查的姑娘,我倒是劝你松手。得不到你才能把她放心里。”我连连点头,把她的所有的话都记在心里。武夫人说这么多话,我隐隐觉得,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临走时,我忽然跟她说:“要是我的书出版了,想要寄一本给您,你要去了美国,我寄到哪里呢?”

“其实也不用寄,我叫儿子多关注关注,网上买一本就是了。”她笑道,“但你如果真要寄来,就寄到这里吧。”

我在宁城待了很久,因为这里总归是已经半个家了。城里有多少酒吧,这么多选择,哪家酒吧是最好,我都门清。我在那家杂志社里审稿,撰稿。晚上就出去喝酒,偶尔放假就回学校转转,偶尔去爬一爬学校的那座后山,走到“定远寺”的门口抽一支烟,心思重的时候,就抽两根。放大假就回一趟家里,看看父母。

在宁城我很惬意,没有人管我,我也不用理会别人。因为住宿舍,吃食堂,偶尔坐公交,酒吧虽然经常去,每次也就二十几的一杯威士忌。算不得多。两年下来,我多多少少攒了八九万块钱。

就在我的银行账户突破了六位数大关之后,我辞了职。

第十三章1

相关文章

  • 《像山,像水》第十二章 2

    我当时考研不成,房子租期未满,我又在宁城待了两个多月,终于找了一份当地杂志社的编辑工作,打算就此在这里待上一阵子。...

  • 《像山,像水》第二章 2

    那场病我生得很重。章觉民给我吃了两天的退烧药才奏效,查婉扬得知此事,总会发来慰问祝福。她来消息,我当然高兴得很,大...

  • 《像山,像水》第三章 2

    受我的影响,陈漫参加了,许致博也颇有微词地加入。我跑去找章觉民,说他写的《论人的神性与兽性》也可以拿去试试,倘若都...

  • 俗人

    我是个俗人 看山是山 看水便是水 毫无想象力 唯独看你 像蓝天 像白云 像彩霞 像鲜花 像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这样...

  • 散文诗摘抄

    我是个俗人,看山是山,看水便是水,毫无想象力,唯独看你,像蓝天、像白云、像彩霞、像鲜花,像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样...

  • 《像山,像水》第十三章 1

    回到了家里,父亲亲自烧了胖胖一桌子菜肴,上了两瓶极好的白酒。在桌子前边,有了很多事情就提及了出来。第十三章2 妈边...

  • 像水?

    第一次有人说我像水一样,波澜不惊的水。 属于不去撩动表面就沉寂着,当然也许底下是波涛汹涌。一旦去波动它就会激起浪花...

  • 做人像水 做事像山

    做人要像水,因为水是流动的,水是变化的,水是往低处流的。如果你把自己放得很低,容量就会越来越大,你会变得很...

  • 做人像水,做事像山

    我有一句自己的格言:“做人像水,做事像山。” 做人要像水。水是流动的,水是变化的,水是往低处流的。如果你把...

  • 做人像水,做事像山

    俞敏洪老师的格言:“做人像水,做事像山。读来颇有一番道理,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做人、做人风格,今天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像山,像水》第十二章 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db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