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的夏天,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在ESPN的节目中宣布从NBA退役。彼时,距离他的32+6+5巅峰赛季过去,正好十年。
节目中的麦迪脸颊微圆,虽不至韦德般腮帮子吹气球,但十年前的削瘦早已无迹可寻。“It's been sixteen years, man, playing the game I love, dream about, and um…You know, I think I had a great run, and it's time to come to an end.”他用一贯的厚重嗓音说道,带着满脸微笑。简单到就像你在楼下街转角那家兰州拉面刚刚吃完红烧牛肉面加蛋,然后说老板收钱再顺便抹了抹嘴一样。相比起来,科比长达一个赛季的客场告别战连续剧简直如同摇滚天团的环球巡演一样高调。
以及,德安吉洛·拉塞尔在科比退役后的吐槽:“让我出手50次,也能砍60分。“
这大概是我成为麦迪球迷后,第一次觉得在某件事上我能够和他获得类似体验。像科比那样的60分谢幕秀空前也很可能绝后,绝大部分-即便如麦迪-的球员,都是悄无声息地渐渐离开。另一边,一群不那么年轻的年轻人也从随时预备为某个进球喷射荷尔蒙的学生年华抽身离去,走进社会。
麦迪宣布退役决定的那天,我大概正坐在电脑前,弓着背刷着新闻或打着游戏。当初与我一起看球的同学,则不知道都在哪个角落做着什么。我依然喜欢看NBA,然而再没有机会和当初一起看球的人聚在一起对着电视屏幕乱骂或者欢呼了。
这种转变可以拖着文艺青年式的伤春悲秋和昔不可追,也可以像实用主义者般当机立断决不回头。
在NBA的平行宇宙里,麦迪用后一种方式接受了转变。09年的膝部微创手术扯断了他运动天赋里最后绷紧的弦。复出后改穿3号,平均7分钟出场时间,流浪联盟甚至飞到大洋彼岸,最后抱GDP大腿而不得。曾经的烈焰天风飞扬飘逸灰飞烟灭,只留拖着两条带伤老腿坐在AT&T中心板凳席末端的老兵。然后,在最后一次抓取冠军戒指的机会飞走后,坐在ESPN的演播室里,微笑着挥手作别。他曾经每场都要30分,如今只是一个即将发福的三旬老汉。但这有什么呢?人生本来如此。当年总有人吐槽麦迪打球时也眯瞪着双眼,没有侵略性,但他飞扬在天,耷拉着眼皮骑扣大竹竿。如今伴随着能力的减退,麦迪倒真的锐气尽失,全身暖男大叔的气质。
回到我们自己的平行宇宙。我记得麦迪退役那天,我给胖子发了链接过去。胖子看了,回了一句,卧槽。然后再无下文。不是不爱了,也不是不关心了。你不会在有课的上午一边看球一边担心老师点名了,现在要担心的是这个月的KPI有没有达标,因为你毕业了,工作了。你有了别的牵挂,比如老婆孩子,比如创业风口。你像当初想要在同学之间成为篮球中心的存在所以疯狂去记各种数据各种传说一样,在领导拉的局子上连敬三圈,在十一点半以后还在拼命码代码。一切都是必经之路,你可能有点烦有点累,时不时还会想起在宿舍夜谈会吹牛的热闹,但也只是想想。有一天,你当初的偶像退役了。你当初看着他在赛场上飞奔,帅的不要不要的,仿佛时间也带不走他的一切,如今看到他的退场,你也只是楞了一下,然后点开他的视频看了一会。你还说要写篇长文来怀念偶像,最后发现写下来的都是对自己青春的怀旧。
两个平行的宇宙里,每年都会有一群后浪新人粉墨登场,天赋异禀,身怀大志。而前浪旧人,默默地着渗入岸边的沙缝里,开始另一段别样的职业生涯。于是在两个宇宙里,人来人往,戏码不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