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作是在一家通用航空公司做航空协调员兼翻译,公司和一家国营通航公司合作,为石油公司提供直升机航班服务。
工作基地的员工很少,我的顶头上司是一位留着胡子的加拿大老机长,有点儿像白求恩。另一名飞行员是换岗制,一个法裔加拿大人,一个澳大利亚人轮着来。机组维护是两个澳大利亚人换岗。我平时接触的更多是合作方员工和石油公司的各种服务商。
当时我的英语水平在别人看来是挺不错了,可我自己知道在翻译的时候有多捉急。脑子要不停地转,不翻译只跟外籍人士沟通的时候,也要在脑子里先翻译。
要学的东西也很多。我买了一本双语航空术语词典,开始学习,不懂的就请教老机长。我好学,学得也快,老机长很高兴,特别愿意教。学一阵子,他就会加些东西。我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说,下面咱们学怎么解读航空天气预报。哎,想当初,我连这个都会过,如今早忘光了。
老机长还要培训合作方的中籍飞行员,所以,我临时抱佛脚也要学习飞机的制动原理等等。机械方面的内容,理解起来不难,毕竟我是学工科的,大学机械制图什么的也学过。中英术语的对照也说得过去。比较难的是翻译,现在想起来,我那时的水平真不怎么样,幸好是面对面,能通过表情手势传递不少信息。
等到我正式到UWS学习翻译之后,发现该犯的错我都犯过了。翻译应该立场中立,翻出所有的内容,以第一人称翻译,而不是他说了啥,她又说了啥。
不过我并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问题。我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付给我工资,我当然要站在自家人这边。我的任务是协助公司跟合作方以及共同客户(也就是石油公司)之间的沟通理解,让大伙儿一起把活儿干好了,那就是成功。
在法庭上,嫌疑人骂了一句街,你不翻译,是大错。商务合作,一方骂了一句街,你立马儿给翻译过去,说他可骂你了哈,那不是火上浇油,影响双方关系吗?
我一直是用第三人称翻译的,这种方式在我工作的环境中大家都接受,用第一人称估计会有人翻白眼儿。翻译也要看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