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钻研并总结提炼。提起钻研这个词,多数人可能感到这个词太形象了,我们的先人在造字、造词方面真的太有才了!的确如此,据说发明这个词的人是山东高密(我的家乡)人,即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
话又说回来,怎么做才算钻研呢?我个人认为,像杜甫那样——“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钻研;像贾岛那样——“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钻研;像卢延让那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钻研;像韩儒林(一说是范文澜)那样——“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也是钻研!
回忆起自己在部队研究文字材料时,也确确实实这样做的,逐段、逐句、逐词、逐字地进行钻研,殚精竭虑地寻找最合意境、最接地气、最抓眼球、最能说事的那些字词句,然后巧妙地组合起来。记得有一次为了写一篇经验材料,我们四个人,一天一夜没睡觉,最后呈给领导看时,没有过关,只好改变思路、推倒重来,又经历了一个昼夜,终于算交了差。那个时候,对“文章不厌千回改”这句话理解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铭记在心。当然,虽然累点,但此文最终在全军转发了,各级领导都非常满意,我们也是累并快乐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