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类似的经历,告诉我写材料不但要深钻细研,更重要的是要总结提高,做到打一仗进一步,而不能像熊瞎子掰棒子那样,整来整去,最后只剩一只棒子。善于总结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作风。现在回想起自己担任两年多编辑的时光,不自觉地就会摇着头笑出声来。自2010年7月担任全军政工网实习编辑到2012年底,除了正常的训练、管理、教育和考核等日常工作外,我一直以网民、作者、编辑等多重身份游走在文字工作的海洋里,自感收获颇丰。实习编辑转正时,要求提交编辑实习情况,当时我从基本情况、几点感受、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努力方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总结,总体上来讲,做到了数字详实、阐述客观、感受真实、问题准确,受到了好评(该文章附后)。
前段时间,我把近几年的诗词类文章进行了整理,着实也下了一番功夫,按照律诗、绝句、打油诗和词的类别进行了完善。首先,认真学习诗词的格律常识。先后研究了七律、五律和各类词牌的平仄及韵律要求,坚持掌握规律、抓住关键、关注难点、牢记格式,做到心中有矩、手中有样。其次,就是付诸实践。根据掌握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区分类别、量体裁衣,仿照经典、对号入座,一字一字地改,一首一首地过,确保形式上不走样、内容上有创意。第三,回头看。将所有整理过的作品再过一遍筛子,确保没有字词句和格式上的错误,同时,效仿白居易的做法,将诗词拿给家人研读,让他们提出意见建议并进一步完善。这样几轮下来,这些诗词基本上就能做到“合辙押韵、有血有肉”了。
针对以上所言,简要梳理一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想在写作道路上快马加鞭,就必须要深钻细研、总结提炼。要明白“深钻出深度,总结出思路;细研出精品,提炼出创新”的道理。
四、升华并形成特色。这里所说的升华,主要是指要提升境界、脱胎换骨、化腐朽为神奇。写作不是记流水帐,不是简单的文字罗列,而是巧构思、设主题、展手法、抖包袱的过程。众所周知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都有自己的风格——也就是特色。近代的鲁迅、巴金、老舍等人的作品也是如此。关于这个问题无需赘言,重点在悟。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写作虽无捷径可走,但动脑筋和不动脑筋还是不一样的。《警察和赞美诗》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作品,这篇文章非常有特色,尤其是结尾,峰回路转,出人意料,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升华了,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下面这个案例更能说明关键所在: 一个少女掉入水库,岸上百余人围观而不救。跑来一名解放军战士,跳入水中,冒着生命危险把少女救了上来。有个记者按照“5w”的模式,从正面报道了这名战士舍己救人的事迹,报上只登了200字。面对同样的事件,另一名资深记者以《救救这些“落水”者》为题,由点及面,由表象到本质,明确指出,落水者当救,岸上这些见死不救的“落水者”更应挽救。该文不仅刊登了2000多字,而且还加了编后,这就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