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一种体验,是可能被自己忽略的一份感受,是一种可能尝试学习的能力。每个人的体验不一样,去发现属于自己的快乐“心流”体验。
快乐的两种类型
快乐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快乐是当时当下相对短暂的体验,比如,刷抖音、追剧、追小说、和三五好友吃饭喝酒唱歌小聚。事情过去以后可能会有自己也说不上来的体验。第二种是做事的时候没有感到快乐,只有在事后的回味中,会有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这种快乐的感受其实有一个名字,叫做“心流”,这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学生绞尽脑汁想出一道数学难题;老师分享了一堂深入人心的课程;工作团队一起解决了工作上面对的难题;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解决了他想不开的“问题”~~;这是一种在某一时刻毫无明确功利心、目的性的一种体验,“做”就是了。
关于心流,看过一则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位在荷兰一所大型精神病院住院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患者,住院已超过10年。这家医院分发病人填写ESM手册(经验取样手册)填写,记录他们一天的活动、念头及感受。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患者,她思路不清、病况严重,很少有情绪变化。然而,由她两个星期内的ESM记录发现,她曾出现两次情绪高亢的时刻,而且正巧都是在修剪指甲时。医疗人员认为这是个发现,便找来专业人员教她修剪指甲的相关技巧,而她也十分热衷于学习,过了没多久,她便开始替病友修剪指甲。
此后,她的性情产生了180度的大转变,院方也同意,在有人监护的前提下让她出院。她在家门口挂起招牌,不到一年就能自力更生了。没人知道为什么修剪指甲是她需要的挑战。对这名患者而言,在人生的此时此刻,改以修剪指甲为业,为她的生命带来些许“心流”的快乐体验。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我们大脑中每天有无数念头闪过,外界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多不可控的事情存在。这种“不可控”影响着我们的生存。这是我们老祖宗传承给我们的生存法则,给我们带来了掩埋在我们身体最深处的恐惧。我们尝试控制这个世界,在“无序”的世界中探索着“有序”,以前我们以神话这个世界的规律带来可控感,现在我们不断的按照我们已有的经验研究这个世界的规律以带来可控感。这是社会对我们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影响着社会。我们平时要求孩子听我们的话,这就是按照我们的经验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控制。
从“无序”到“有序”的控制
我们需要这种控制感,有一些确定的东西存在着生存。比如每天几点起床,几点运动,几点吃饭,几点开始工作,几点休息等等等等。心流体验的瞬间,让我们从“无序”走向了“有序”,有些事情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想想,哪件事情让您产生过类似心流的体验?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控制自己专注于某一件事,结束后还有一种愉悦和满足的体感。也许就是自己在剪指甲的时候。
今日份快乐体验:东拼西凑完成本次文章的时候。
![](https://img.haomeiwen.com/i4461101/6c153bb5bbeb2022.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