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内经中医
光明中医函授-黄帝内经讲解-第一章 人与自然1

光明中医函授-黄帝内经讲解-第一章 人与自然1

作者: 南郭子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09:01 被阅读4次

    第一章学习目标

    • 了解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 熟悉《内经》的自然观。
    • 熟悉“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 掌握五脏与四时阴阳,五气的联系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生命的唯物观

    1. 人类生命源于自然界。

    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素问-宝命全形篇》

    本文论述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作用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1.1 “悬”,此处有关联的意思。
    1.2 “气”,指细微的,流动的物质。如《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临证意义
    《内经》的作者,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1. 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素问-六节藏象论》

    本文论述呼吸空气,摄取饮食是人类来一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是产生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2.1 ”食“,音义同饲。有供给,饲养的意思。五气,指的是风火湿燥寒。此处泛指天气。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天空的空气,地上的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化生精气神血的物质基础。
    2.2 五色,指的青黄赤白黑。修明,指的整治洁明。
    2.3 五气,指的五脏之气。”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灵枢-五味》
    2.4 气和。谓五脏之气协调正常。

    临证意义
    吸入空气,摄取饮食。是与人体生命活动至关密切的问题。
    观察病人的呼吸变化,可以测知心肺,甚至肝肾等脏的病变及其预后。
    ”吸而微数(吸气短促),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吸气浅短),在下焦者,其吸远(吸气深长而困难),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全身振振动摇),不治“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1. 生命在于运动。

    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 《素问-六微旨大论》

    本文论述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永恒运动的,并由此产生了食物的发展变化。
    3.1 成败,指的事物的新陈代谢。倚,是相因,伏,是隐藏。
    3.1 有期乎。问运动有无停止的时间。”不生不化,静之期也。“,相对说来,事物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就是静止的时候。(相对而言)

    1. 生命的运动形式。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则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素问-六微旨大论》

    本文论述升降出入是一切生命运动的主要形式。
    4.1 出入,大气的内外出入。亦指体内外的物质交换。升降,指的大气的上升下降,亦指的体内之气的升降。神机,自然界阴阳变化,亦指的生命活动。
    4.2 已,即死亡。生,长,壮,老,已,指的人和动物生长变化过程。生,长,化,收,藏,指的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4.3. 器,有形的器质,这里指的有生命运动的形体。生化之宇,物体进行生化运动的处所。
    4.4 化,即生化。大小,指的物体。期,指的生命长短。常守,经常保持故有的规律。

    临证意义
    《内经》把物质运动形式概括为升降出入,并用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这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在升降,举之抑之;病在出入,疏之固之;或病在升降而斡旋于出入,或病在出入而斡旋于升降。
    气之上逆,下不纳也;
    气之下陷,上不宜也;
    气之内结,外不疏也;
    气之外泄,内不谐也。“
    -清-周学海。

    因此,他认为不仅要对症治疗,而且要搞清楚内外上下,升降出入的辩证关系,辨明病机,巧妙的进行治疗。
    ”气亢于上,不可径抑也,审其有余不足,有余耶,先疏而散之,后清而降之;不足耶,先敛而固之,后重而镇之。
    气陷于下,不可径举也,审其有余不足,有余耶,先疏而散之,后开而提之也。不足耶,先敛而固之,后兜而托之。
    气郁于内,不可径散也,审其有余不足,有余耶,攻其实而汗自通,故承气可先于桂枝;不足者,升其阳而表自退,故益气有籍于升柴。
    气散于外,不可径举也,审其有余不足,有余耶,自汗由于肠胃之实,下其实而阳气内收;不足者,表虚由于脾肺之亏,宣其阳而卫气外固。
    此皆治法之要妙也。
    -清-周学海。


    300.jpe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光明中医函授-黄帝内经讲解-第一章 人与自然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sb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