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 篮 曲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是由母亲在摇篮边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通俗歌曲。通常摇篮曲的曲调简短平静,旋律轻柔甜美,伴随着摇篮摇曳的动荡感,体现出了一个母亲对孩子充满着无限温馨而又真挚的爱意。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写过摇篮曲,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和中国的郑建春等,特别是莫扎特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最为著名,流传至今。我们都知道,摇篮曲通常是用小提琴等乐器来独奏的,它的音乐既有很好的安神催眠的作用,又能激发宝宝无穷的想象力;它既能促进宝宝健康的发育成长,又能抚慰宝宝焦躁不安的情绪,让宝宝能自始自终地沉浸在音乐的国度中,感受到聆听音乐无限的魅力和舒适愉悦的心情,也为宝宝早期接受音乐启蒙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摇篮曲和船歌的节奏相似接近,又都具有抒情歌唱性的旋律,又能注入作曲者的最美好和最温馨的情感和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并能一气呵成和朗朗上口,最终演变成为一种音乐创作的体裁。1868年,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了一首,以一个两小节的短小旋律为主题的摇篮曲,音调明朗热诚,徐缓优美,温存安详,充满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未来的希望。歌中唱道;“睡觉吧,我的宝贝,小蜜蜂已经休息,小鸟儿也已经回巢。花园里多么安静,月亮在天上微笑,一片银光多美丽,透过窗户照着你。睡吧,我的宝贝,快睡,快睡……”。我们都听得出,这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音乐充满着对孩子的无限的温存和抚爱。当然我们国家也有一首耳熟能详和久经传唱的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儿声啊。琴声儿,轻调儿,动听摇篮轻摇动,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了那个睡在梦中。夜空里,卫星飞,唱着那东方红啊……”。
记得法国作家大仲马曾在他的一部戏剧作品中,有一段生动的描写,他写到;“静穆的音乐渐渐弥漫于大气之中,把我们笼罩在同一种感觉里,这种感觉可以比得上洗过土耳其浴之后,一切意识都被驱散,进入了一种平静状态。这时和谐地消耗了的身体,除了需要休息以外,再没有别的欲望了。心灵看到囚禁它的牢门已经统统打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但它总是趋向于蓝色的梦境”。有研究者称,音乐可以提高聆听者的智商,听一听音乐,就能提高人的记忆力和空间推理能力。也有科学家证明,在音乐的高音中,能强化孩子的脑部探索和集中精神;中音会让孩子产生丰富,愉悦,满足的情感;低音则会给予孩子大脑稳定的安全感。所以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音乐,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爱因斯坦也说过;死亡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
关于莫扎特的音乐,曾有这么一个传说,在欧洲某个小城的火车站,经常发生偷盗事件,当局用尽了各种的办法,小偷依然猖獗。有人提了一个建议,用火车站的喇叭不间断地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当局想,既然别的办法都无济于事,那么不妨用这个办法来试试。不料奇迹却发生了,自从播放莫扎特音乐之后,火车站的偷盗事件明显地减少了。有人曾打趣地说,小偷大概是被莫扎特的音乐所感化了。确实莫扎特的的音乐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摇篮曲就是最好的例证。他的音乐和谐愉悦,明快温煦,如温暖的阳光,如拂面的春风,既有一些忧伤便也化作了淡淡的蓝天白云来平衡人世间的过往。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也都有拥有自己的音乐故事。有的人未老先衰,有的人则青春常驻。那是因为,有的人是用音乐来滋润着自己的心灵,是用旋律来融化着自己的的情感,有的人却没有。
所以我在想,音乐一定是某种生理性的东西,我能感觉到每一个细胞都被那音乐所充满,都被那音乐所打动。音乐没有文字,绘画,影视等来得那么的实在,那么的充实,但音乐的力量是现实的,终生的,受益的,因为我们都是听着母亲的摇篮曲而长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