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我的上帝,让我一切的感知都舒展在你的脚下,接触这个世界。 像七月的湿云,带着未落的雨点沉沉下垂,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的全副心灵在你的门前俯伏。 让我所有的诗歌,聚集起不同的调子,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成为一股洪流,倾注入静寂的大海。 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他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久的家乡。 ———《吉檀迦利》小谈第103首
作为一部诺贝尔文学奖的诗集著作,篇幅的布局安排多少都会是有些考究的,尤其作为书末的最后章节,注定对作者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寄托或是对于这篇著作有着特殊作用。
无疑,最后一首诗体现了对通篇的概括和总结之意,将所有对“上帝”渴慕的情感揉杂成一字一句真真切切的言语,通过作者泰戈尔在整部诗作里惯用的排比句方式深刻表达了出来。
第一段中,“感知” “舒展” “脚下” “接触” ,无一不给人直观的表述感,企望用文字营造出了诗人自己脑海中的那副画面。字里行间也都倾满了诗人的虔诚。
第二段运用到了比喻手法,借助比喻来继续营筑代入感,用文字描绘出的场景使得读者身临其境,如梦似幻可又那么真实。依旧是虔诚之至的表达,再次放低自己的姿态,饱含作者对信仰的执着真诚,愿意放下一切将自己奉献。
第三段则是诗人在展露忠心,仿佛所有著写的诗歌都是一份份祭品,但是呕心沥血的创作并不为了自己的宣泄和自身情感的释放,而是倾注了诗人精神气力,将诗歌思想、对世界的热爱以及对神的敬意作为统一的整体献上一首终极的“生命之歌”。
第四段依旧是被作者比喻的画面深深感染,与之前第二段异曲同工:所有雨点的坠落都是对大地的臣服;百鸟归巢才是永恒的宿曲。泰戈尔极尽赞美了生命,不论枯荣,不分昼夜,他把自己融进了宗教般的吟咏之中,而这一曲不光是发出感叹,更是将自身以及人类的生与死都涵盖在内,通过笔墨传达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达至天际。
正如整部作品一样,最后的终章还是谈讨着生命,“人们对永恒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信手拈来的排比和比喻的写作方式自然增添了文章艺术性,但是深刻的描写加之情感的迸发才使得这一章体现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小谈第103首作者还是希望通过浪漫主义色彩的描述,鼓励着人们在人世间饱含渴望的,尽情去实现自我价值。追逐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