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建筑摄影文案俱乐部摄影
2021-05-18:访遂宁射洪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1)

2021-05-18:访遂宁射洪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1)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21-05-20 14:44 被阅读0次

        年轻时就背诵过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诗歌《登幽州台歌》,却不知道陈子昂是我们四川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不久前有朋友推荐,我们遂前往射洪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拜谒。

        在四川遂宁射洪城北23公里处的金华山上,有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期读书的地方,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其旧址在金华山古观之后。金华山依傍涪江,风景秀丽,的确是陈子昂专心读书的好地方。

        四处不时见到陈子昂的雕像及壁诗。

        唐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陈子昂立旌德碑于读书堂前。

        读书台古朴凝重,隐于苍松翠柏间。

        进入读书台,为感恩厅。

        感遇厅始建于清光绪四年,因陈子昂的《感遇》遗篇而得名。厅内的汉白玉塑像为青年时代的陈子昂,木壁正面镌刻陈子昂的38首感遇诗,背面镌刻陈子昂的好友卢藏用撰写的《陈伯玉先生别传》。陈子昂的诗篇“上遏贞观之微波,下决开元之正派”,使“天下翕然,质文一变”,被方回奉为“唐之诗祖”,被李白、杜甫誉为“麟凤”“雄才”。

         感恩厅后有浮雕壁诗双廊,围绕“拾遗亭”于左右。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并序》是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代表之作,陈子昂以汉魏文学为高标,痛责晋宋以来的浮靡文风,倡导回归“风骨”、“兴寄”,重拾文人风骨。该浮雕作品选用对子昂精神影响较大的建安风骨代表人物曹操父子、竹林七贤的形象,子昂与东方虬对话的场面,展现修竹篇所追求的风格境界,再现诗人“以风雅革浮侈”的精神意境。

        中唐以后政局混乱,战争频乱,学堂因此衰废。宋嘉裕年间,邑令庞子明在其遗址建拾遗亭。亭内龛上的彩塑为中年陈子昂坐像,塑像左右木刻陈子昂的文章《座右铭》《修竹篇井序》,后壁镌刻文同的《拾遗亭记》。两侧回廊以竹简、铜版雕塑形式展示了陈子昂的代表作《修竹篇并序》及《资治通鉴》、《全唐文》中记录的奏疏政论;以铜版腐蚀画展示了陈子昂的座右铭。陈子昂“学术钩深,风鉴诣极”,后人“为君颂德,穆如清风”,一代文宗在老百姓心中已是千古“圣人”,受顶礼膜拜之礼。

        穿过回廊和拾遗亭,像在历史中旅行。明代初年,拾遗亭已毁,廉承务逍于旧基建屋塑像,并立明远亭于其侧,成化时,县令郭镗立感遇亭,清初,上述建筑全坍坏。康熙五十一年,知县唐麟翔于学堂旧址建方厅一大间,置匾额为古读书台,道光八至十一年,邑令钱秉德,汪澍移读书台于岭后梧岗山。光绪六年(1880),知县文芳等捐资劝募,拆去短垣,芟除荆莽,于亭前新建厅三间,翼以回廊曲槛,外置甬道门阁。亭右立精舍三间,亭后辟地增葺大厅三间,额拟留云山馆,游廊环绕,外蔽缭垣。最后砌台竖荷叶亭一大间,额拟涵波临江,建船房三间,小榭一间,已初具规模。此后基本保持原状,略有增修。 古读书台内匾对甚多,多数为古今名家手迹。其木刻《感遇三十首》及《陈伯玉先生别传》等为重要文物,留云仙馆内陈列的陈氏有关文献资料亦不可多得。

        2006年05月25日,陈子昂读书台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修竹馆”取自陈子昂的名篇《修竹篇》,此诗序简炼概括地了诗人倡导诗歌革新的主张,指出齐梁诗风的弊病就在于“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号召诗人们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子昂的一生求真务实,坚守谏官本真、不畏强权、直言进谏的人格品性,而其传统的“居家勤俭、教子有方、平易进人、为官廉政”的陈氏家族风骨,也如修竹一般刚毅、虚心、清幽。

        “诗廉斋”以诗方志,以诗咏廉。针对六朝以来颓靡文风,陈子昂提出了“风骨”“兴寄”的主张,从理念和践行两个层面开一代诗风。陈子昂既是继初唐四杰后反对齐梁及唐初绮艳柔靡之宫廷诗风的旗手,使诗歌回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也是大胆干预时事政治,关注民众疾苦的清官廉吏。

        明远亭及今人所作《明远亭记》。

        站在涪江边极目远眺,心中诵读千古诗句,感悟诗人有着何等的气魄与悲怆,不觉间将心贴近那个遥远的中唐,逝者如斯——

        陈子昂(公元661—702)出生在一个富有而门第不显赫、习儒而倜傥豪爽、酷好仙道术数的家庭。青少年时代豪放不羁,喜欢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十八岁时陈子昂迎来了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他立志发愤读书,在金华山读书台潜心苦读,变成了深通王霸大略,关心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学子、诗人,胸怀“以公济天下”的大志,锐意进取。二十四岁中进士,因一篇《谏灵驾入京书》为武则天所赞赏,任麟台正字,后升为右拾遗。开初唐诗风,被李白、杜甫誉为“麟凤”“雄才”,被王适奉为“海内文宗”。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以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武则天侄儿)为右武威卫大将军,充清边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曾两次随军出征,因与主帅意见不合,38岁时辞职还乡,后被县官段简害死,时年41岁。陈子昂接连受到挫折,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名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苍凉悲壮的气氛烘托出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下,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深深打动了千百年后的我们。

        最后,在下后山前,还有一个人人“欢喜”的“臭石头”:此石头放于金华山已有400余年,清代袁霖先生曾有《臭石歌》云:“敲石得乐声,煮石得其味,那见击石出臭气?不信将石砥,臭即随手起,遗臭千年存,谁知石端委?”相传,臭石头为武三思党羽、陷害陈子昂的射洪县令段简所化,原来高1.2米,只要以石击它,立即发出一阵阵臭味。喻奸佞必将任众人敲之,遗臭万年。

        后山的“鹜落霞飞”亭。

(相关内容来自百度及景区介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5-18:访遂宁射洪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ym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