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为“祖国山河”,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词语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写作要素是“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体现了单元内由读到写、由学及用的整体语用要求。
单元内安排了《古诗三首》和《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共4篇精读课文,单元习作《这儿真美》是一篇写景的习作,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身边的美景。
教材习作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花园、果园、田野、小河”等常见地点唤醒学生对周围美景的记忆,为学生习作“写什么”开拓了思路。
第二部分提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一是提示学生习作之前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二是要求学生习作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同时还提供了三个例子。
第三部分对写后的修改和交流提出了具体建议,要求学生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然后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和同学分享自己发现的美景,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修改符号和发现、改正错别字的能力。
教材习作页第四部分提供了本学期新学的一些词语,并在泡泡中提示写作中可以用上新学的词语,意在培养学生写作中自主运用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的意识,也为学生描写景物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材料范例。
我的思考:
三年级的孩子习作刚刚起步,虽然已有前面五个单元的练习,但如何把握尺度,达成把一处景物写清楚的教学目标,却并不简单:不能要求过高,以免打消孩子写作积极性,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从此谈写色变;亦不可要求太低,对习作能力提升毫无助益,导致课堂教学无效。兴趣保持与能力提升,两相兼顾,我觉得可以让学生的习作依教材为例,写身边景物,以此来降低难度,实现以能写出片段保底,写出整篇为高级的上不封顶的目标。
课文是一个例子,在写作教学中,课文更是写作奥秘的载体,因此,要通过感受课文的表达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建构习作思路和经验;通过几篇课文的回顾,引领学生感受多样的写景妙法,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和视野。我们说习得方法,不但要归纳方法,更要加以练习,方能让孩子真正掌握。设计选取孩子非常熟悉的校园,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先说后写,可以帮学生更好地构思如何写清楚校园秋景,并为没有思路的同学提供踏板,让不同阶层的学生都能有所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