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作者: 清风且徐行 | 来源:发表于2018-04-24 17:21 被阅读9次

一、导入

北宋大儒张横渠将读书的理想总结为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就让我们追随亚圣孟子的脚步,借由他的立心立命之作,感悟他的“仁政思想”。(板书: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二、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梳理重点字词和用法;二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三赏析孟子雄辩的说理技巧。

三、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

现在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孟子的个人简介。很好。这里老师再补充一点,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行王道、施仁政,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游走各国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是处在战国纷争的年代,其思想并没有得到各国君主的采纳。本文,就是记述梁惠王问政的一次对话。

四、是字词字音

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本节课的重点字词。

五、正文学习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全文,现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看同学们读的都非常的投入、很有感情,哪位同学做第一个吃螃蟹的读给大家听?好,最后排这位男生。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同学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有没有同学能点评一下。穿黄衣服的女生,你来点评。嗯,他读的声音洪亮,非常投入。但是,有几处字音读错了。你能纠正一下吗?非常准确,请坐。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个重要的字音一定要注意。同学,你再来读一遍这几个字音。

2、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听录音,注意重音、节奏、情感。

我看同学们还沉浸其中,现在请同学们以刚才的这种态度,大声朗读这边课文,一定要读准节奏、读出情感和节奏。

嗯,非常好,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

男同学读的气势雄浑、阳刚有力,给你们点赞。女同学读的声音洪亮,请按细腻,更胜一筹。

3、同学读的都很好,看来预习都非常的到位,现在,请老师就来检查大家的字词和翻译。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老师提问,同学们回答。非常好,在这里老师强调几个。

胜在此处为副词,表示尽的意思。不可胜用,就是不能用完,非常多。胜意思很多,不胜酒力,这里动词,表示承担,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是形容词,表示优美的。日出江花红胜火,胜,表示胜过、超过。

养生丧死,这里是动词用作名词,表示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是宾语前置,现代文语序应该为,未有之也。

4、本篇课文主要是孟子借梁惠王问政来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文章开篇梁惠王提出了什么疑问?(分析问题:不行王道)

梁惠王在此提出了“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问题,梁惠王觉得自己对于百姓尽心尽力,百姓却没有增加,让他很疑惑。

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后,孟子又是怎么来分析问题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再读文章。

对,孟子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通过比喻。以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来说梁惠王的措施其实相比别的国家并没有什么区别,问题的根源在于梁惠王只是做出了一些表面的工作,但是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存在问题,所以无望百姓之多于邻国也。

针对梁惠王的问题,孟子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呢?(板书:解决措施)

兴王道

具体怎么做才能兴王道呢?(板书:兴王道)

先保障百姓能够解决温饱的问题,具体就是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最终达到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这是王道之始。(板书:王道之始)

二是“王道之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过四组排比句,说明要让百姓的生活富足,生活安定,更进一步提出了要进行教育,从而使民心归顺,这是王道之成。并举了反例来劝说梁惠王要以民为本。(板书:王道之成)

从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5、在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中,孟子提出施仁政,兴王道的主张。孟子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试图说服梁惠王的呢?

一是讲故事,巧妙设计比喻。抓住梁惠王好战,投其所好,以五十步笑百步为比喻,令令梁惠王在回答问题中进入了孟子设计的思路,从而阐明自己的思想。(板书:比喻)

二是进行铺陈宣扬仁政,孟子通过排比句,不仅描绘出百姓富足安定的图景,也通过铺陈增强了气势,尤其是整齐对偶句的使用,音节铿锵,气势如虹。让对话的对象,能够感受到气势的威压。(板书:排比)

六、小结

千年前的孟子的仁政言论在我们今天仍然闪耀着光芒。这也是两千年来,孟子受到后世尊崇的原因。让我们怀着对孟子的崇拜之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其思想内涵。 课下,请同学们完成我们的课后作业。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下课。

七、板书

提出问题:民不加多

分析原因:五十步笑百步

解决措施:兴王道  王道之始

                               王道之成

                               天下民至

论辩方法:比喻      排比

相关文章

  • 《寡》、巜劝学》复习

    寡人之于国也 (释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 )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 ...

  • 寡人之于国也

    一、导入 北宋大儒张横渠将读书的理想总结为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就让我...

  •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

  • 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

  • 寡人之于国也

    拼音如下: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

  •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先秦】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文丨冬日暖扬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

  • 梁惠王——寡人之于国也(上)

    寡人之于国也 提起梁惠王这个人,大家可能并不陌生。 高中语文教材上就有一篇课文《寡人之于国也》。讲的是梁惠王满腹委...

  • 46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义 文/李丽娟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魏惠王是魏武侯的太子。魏武侯在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寡人之于国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gk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