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几时书评
书评丨情知其所起

书评丨情知其所起

作者: 萌芽论坛 | 来源:发表于2020-07-31 23:57 被阅读0次
来源于网络

情知其所起

作者|粥

1

“总之,爱的意识常常只是作为他们自身交换能力范围内的人类商品而已。”

现代社会中,人们爱之艰难恰恰在于人们自认为是爱的高手,似乎游刃有余地掌握着情感的真相,最后却发现一无所有。弗洛姆开篇便提出一个问题“爱是一种艺术吗”,他认为,世人不认为爱是一门艺术,其实是因为他们将爱看得过于简单。

我们常常觉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爱情的发生必须得是那个命中注定的人,可是命中注定的爱情难道就不需要经营了吗?哪怕是父母,也不可能无条件地包容喜爱。我们总是渴望一份独一无二的心有灵犀,却心门紧锁,各个都不愿先迈出去一步。

柏拉图说:“一个人若是喜爱孤独,要么是神祇,要么是野兽。”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腾飞,还有在水泥铸成的钢铁工厂里一个个的独行者。我们越来越囿于自己的方寸之地,拿着钥匙打开门,家里是空无一人的寂寞,拿出手机上下滑动,满满的通讯录里却没一个可以谈心的对象。

我们的孤独,不是由于没有人爱我们,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不愿意爱别人。付出似乎低人一等,先爱的人好像就输了。

其实就像弗洛姆说的,“人们需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一个超出了被创造者的被动角色的人”。

2

“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弗洛姆看到不仅仅是我们对待爱的固步自封,还有我们对爱的对象的过分控制,而这过分控制恰好是因为我们爱的能力的缺乏。

我们常常以爱之名实行绑架,似乎一句“我是为你好”就能抹去一切不小心造成的伤害。在心理学家的眼中,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小心,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误解,自然在弗洛姆这里,这样的解释着实过于苍白。看似无条件的付出和卑微的体贴背后,是一只自私贪婪的野兽。

太多的水对于沙漠里的仙人掌而言是死神的礼物,温暖的鸡窝对于悬崖的鹰而言是理想的束缚。我之蜜糖,汝之砒霜。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地想要对别人好,却不知道,爱的基础是双方的独立。

近些年,饭圈文化常常受到诟病,其原因我想也是因为这爱并不平等。

粉丝因为自己是粉丝,就觉得偶像的一切就是自己的一切——更何况你以为的偶像的一切可能只是被包装的“一切”。有时候你自以为是地为偶像冲锋陷阵,其实是彻头彻尾的自私和无知,和那些随随便便说“我是为了你好”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3

“思维只能把我们引向知识,而且是不能予以我们最终答案的知识。”

《爱的艺术》最精彩的部分,我认为是弗洛姆对爱的价值的解读。在弗洛姆眼里,因为有爱,人类才能摆脱孤独的宿命,因为有爱,我们才能体贴别人的不易,因为有爱,我们才能看见思维无法企及的世界。

科技大爆炸的时代里,人们崇尚理性,社会运作得像一台精密的仪器,理想主义显得格外不合时宜。每个人是社会大机器的一颗螺丝钉,近看似乎有差别,远远望去却惊人的相似。我们总是感叹世界日渐冷漠,却殊不知,正是冷漠的我们才使世界冷漠。

使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是智慧,使人类有别于机器的是爱。

爱是什么?这是人类永久的命题。诗人歌颂它,科学家研究它,我们寻找它。爱是小王子为玫瑰浇的水,爱是林黛玉为宝玉流的泪,爱是逆行者的背影,爱是并肩的橡树。

爱是“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爱是“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爱是“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似乎早已有了答案。

但似乎又从未有过答案。

4

“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爱是一种艺术,所以可学习可掌握,但是又崇高而伟大,就好像画画也是一门艺术,或许我们容易掌握涂鸦,却并非人人都是梵高。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的灵感,可能就是我们的“一眼万年”和“命中注定”。

但我们或许过于注重“爱”,而忽视了努力。热情或许是诗情画意,但爱不是,爱是激情、理智和承诺。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罗伊夫,知道什么是艺术,却只能创造出拙劣的作品。我们读过那么多赞美爱的诗词小说,也为别人的爱长吁短叹,到了自己,也只是围城中的痴傻人而已。

就像弗洛姆所说,如果你认为读了这本书,你就能掌握了爱的技巧,恐怕你会失望,但它确实拨开了爱表面几层纱幔,尽管仍不得见其貌,但也略微明白,爱的妙处。

_THE END_

注:文章首发于『萌芽论坛』微信公众号

有偿投稿邮箱:writer@mengyaluntan.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丨情知其所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is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