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一课是围绕知觉学习来讲的。知觉学习是指我们从环境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即从环境中敏锐地辨别出刺激的不同,从而对不同的刺激作出反应。这相当于感知觉的内化。
2、这一节学起来有些思辨的感觉。如果只讲感知觉,这只是人类的反应中基础的、低级的部分,只会对外部特征的识别和反应而已,这样的感知觉学习有些类似于条件反射;感知觉之上才是记忆、思维等,但课中谈到了学霸的学习方法后,所谓语感、题感、状态等,都是语言思维等达到了一定程度,再加上的感知觉的内化。一个类似于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的过程。
3、提到基于感知觉的具体学习方法,就两个原则:间隔与交替。①时间上间隔:采用最大复习间隔;最小复习次数;②内容上交替。即在复习时适当拖长战线,两次复习间的时间可以适当长一些,虽然刚开始遗忘得很快,记得不牢,但随着复习次数的增加,记忆就越来越牢固,知识掌握的也越来越好。内容也要穿插着进行,最好不要大块时间都用来进行某一样学习,这样太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自以为学的很好,练习流畅,但这只是一种思维和知觉的定势、一种习惯,当面临更复杂的情境时,这样学习出来的成果就很难发挥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