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聊天,惊奇地发现,所聊内容几乎全是孩子。前几年聊小升初,今年开始聊中招。这些以前从不关心的话题和各种政策,现在都摸得门清。思之根源:不过是家有上学郎。
日常我们所见到的,基本都是我们心里关心的。如果没有切身的关系,大概率是不会关注进而推敲细究的。身体不好的,关心养生,运气不好的,关注命理,经济紧张的,关心盈利,瘦的看营养篇,胖的看减肥篇。当然,如果是天之宠儿,大概率只能关心别人的二三事儿了。
世态有好有坏,所见者不同,多是心之所系不同而已。曾经带儿子雨后来一片草地,因为我要拍几朵花,第一眼发现的都是花:或雨后的清丽,或风后的凋零。儿子关心的是蚂蚱,所以他踩过花朵,踩过泥泞,满眼追寻的都是草尖的颤动,因为那表明有飞行的小生物刚刚路过。至于说过后让他说雨后的草地有啥?他大概只能说出有草的观感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场景,但问十个人大概会有十种描述。赶路的只看见红绿灯,看热闹的看到同骑的情侣打情骂俏,心闲的能发现交警戴反的手套,喜爱动物的能发现绿化带里藏着的一只猫……这就是心里关注啥,就能看到啥。
不要说世界很黑暗,也不要说人间很光芒,处境不同,心念不同,所见不同而已。世界就是这个世界,它没有美丑良恶,只是自然呈现所发生的一切罢了。至于说你能看到什么,就全看你在意什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