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空间文学,诗歌,共享。文学世界
清俊的文学史: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清俊的文学史: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作者: 相谈寒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21:39 被阅读47次

    早晨备课之余,打开了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上下两卷,一千余页。以前只读过上册的一百几十页,有关希腊罗马,并不觉得很好,看起来他读得并不得法。解读得不算到位,因此觉得不是很精彩,就弃读了。(请不要说我狂妄,在美国读的最刻苦的就是希腊罗马,谈到荷马,索福克勒斯我可以和任何人聊聊,一看他的写法就知道他没有得到真传,一切求真要紧,没有必要为尊者讳)

    今天打开的是下册,从19世纪英国文学开始,看得出来,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书着实读了不少,既有作品,又有理论。因此讲话有底气,有话说,那种在散文中常见的“腹有诗书”的从容自然而然地从书中印了出来。读书不难,难的是要读出感悟,更难的是要读出自己。这是我喜欢读国学大家写的书评的原因。看得出木心先生似乎更喜欢法国多一些,气质上也更加接近。如果说评价英国时还有些拘谨,评价法国时可谓金句频出,如同乱石铺阶,信手拈来,蔚为可观,让人赞叹不已。

    比如评价都德的文字:

    读巴尔扎克,读左拉,要有耐力,要花功夫,一拿起都德的书,轻快舒服像赤着脚走在河滩的软泥上,感觉好像早该这样享受一下……可以说以心肠取胜这个人一定好极了,可爱极了,模样温厚,文静敏感,擅记印象,细腻灵动,偶现讽刺,也很精巧,其实内心热烈写出来却淡淡的,温温的……

    如果不是读了成百上千的书,哪里有这样的眼界和这样的气度?读过都德的《磨坊书简》和《最后一课》,只觉得写得好,讲不出这么多道理,这几句评价,说到心缝里去了

    还有就是那些经典的酷评,更是既有见识,又充满情趣,不经意间带出作者的身上的落拓不羁的文人风骨:

    都德不是大家,但赢得我永远的爱,别的大师向大椅子高背峨峨,扶手庄严,而都德是靠垫儿,我不太喜欢二流画家,更不喜欢二流音乐家,却时常看重二流的文学家,我感到劳累时需要靠垫,文学有这好处,画和音乐不能做靠垫儿的,为了答谢艺术的知己之恩,我将一部分文字写给人做做旅途上的靠垫,

    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其实倒是字里行间的各种小插曲,比如讲述福楼拜和莫泊桑之间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就让人觉得非常神往,这样的文字读上几百页,根本不觉得疲劳,反倒觉得清俊无比,满口生香。木心对文字的使用能力实在让人叹服。

    最后摘一段他对自己写东西时选字的描述,大家共享,略长一些,但无论见识还是观点真的让人敬仰:

    “你所要表达的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一个动词或者一个形容词,因此你得寻找务必找到他绝不要来的差不多,别用戏法来蒙混,逃避困难只会更困难,你一定要找到这个词。”

    这话是福楼拜对莫泊桑讲的,结果全世界的文学家都记在心里。

    我也记在心里,以我的经验唯一恰当的词有两重心意,一要最准确的,二要最美妙的。准确而不美妙,不曲美妙而不准确,一部浪漫主义者往往只顾美妙而忽视准确,现实主义者往往只顾准确而忽视美妙,所以我不是浪漫主义也不是现实主义,

    经验越是辛苦不倦,找唯一的词就越熟练,左顾右盼来了,甚至这个词会自动跳出来,争先恐后跳满一桌子,一个比一个准确,一个比一个美妙写作的幸福,也许就在这静静的狂欢,连连的丰收,怎样达到这种程度境界呢?没有捷径只能长期的磨练多写多改,很多人一上来写不好,自认没有天才就不写了,这是太聪明、太谦虚、太识相了。

    以上这一段是我用语音输入软件读出来的,竟然一个字都不需要改,说明木心先生对字的音韵、节奏和平仄中的细微之处极为敏感,炼字的功夫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结尾处的三个“太”字,简直是准确而幽默到无以复加,这其中的精妙之处,也许只有经常读书写字的人才能体会吧。

    最后,这本书推荐给所有想让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的人,虽然很厚,但绝不难懂,也不会拒人千里之外。正是木心对陈丹青说的那样:“我以为这些你们都知道呢。”客观地说,作为一个文学专业的人,这里的东西我基本都知道,但知道的层次还很不够,就算和他的见识一样好,从他那里再听一遍,依旧觉得耳目一新。这样的作品才叫做雅俗共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俊的文学史: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ki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