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意犹未尽之时探索营已快结营了,说千言道万语也无法表达此次读书营带给我的惊喜与感动。
先说点题外话:
对于自小就不善言谈的我来说,能像现在这样用文字表达已是扎实不易。
至少,在我用文字表达的时候不太容易出现语意偏差。
为了把话说明白我已是倾注了太多的心力与煎熬,但在直接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出现词不达意和理解偏差概率还是有点大。
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没人跟我说话的原因,只听不说的习惯陪了我很久是真实存在的。
有时候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介于正常与自闭间的中间状态了。
《父母的语言 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中说:“人类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始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什么呢?是语言,具体来说,是父母的语言 ”。
我应该是那没被塑造过得大脑中的一个,因为三岁前的我被屏蔽在了父母语言环境之外。同时,我也是一个验证大脑可塑性的好例子,因为我依然在成长。
说这些题外话的意思是,我们要相信大脑是可以重塑的,人也是可以重塑的。
咱这是读书营,下面聊聊我的读书经历。
希望能对那些想读书又无从下手、读了好多年却不见成效(或感觉不见成效)以及不觉得读书有益的朋友有所启发。
因自小语言环境匮乏亦或其他什么原因,我在沟通方面是长期处于被动的。至少,在我读书好多年以后依然如此。
但在看似没什么变化的表现背后,我能感到自己的成长。我给自己划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阅读启蒙阶段。
从外婆陪我进行的小人书阅读开始到中学毕业前。
这一阶段的我主观上属于死读书,客观上也接触不到什么课外书,阅读量极少。
第二个阶段,渴望阅读阶段。
中学毕业后到工作前。
这一阶段的我开始关注课外书,课外阅读开始增多。但出于学业和经济原因,也有一定的思维固化因素,阅读量还是很少。
阅读量虽少,阅读兴趣却越来越浓,渴望阅读的种子已悄然生根发芽。
第三个阶段,阅读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的阅读是自我疗愈与思想成长的过程。虽一路跌跌撞撞,但也助我一次次突破思维固化的界限,一点点改变。
上班后读的第一本书好像是梁晓声的《年轮》,它是我真正的读书生涯的起点,让我第一次与书中人物有了情感共鸣。
其后的一段时间,我开始买书,看书。
书的类型有小说、杂志,也有工具类书。
工具书相对容易理解,读起来也快,我好像也在无意间用到了扫读。
但读小说、杂志的时候我却只会逐字逐句阅读。读的慢不说,常常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于是我开始使劲练速度,没有章法的乱练一气。不过还是有成效的,我现在的阅读速度至少快了一倍。
随着阅读量大大增加,我在阅读上的贪念也一天天增加。后果就是不停的买书囤书,卖的多看的少,阅读陷于瓶颈期。
为了满足自己阅读需求与提高效率,我一直在努力与尝试。
因种种原因,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于2018年注册了简书,并在上面琢磨文字。期间也通过一些讲书与听书类APP帮助自己理解,但也总想着自己有能力阅读要好些。
起初关注笑薇老师是在简书平台,只是觉得老师的文字读起来积极向上、有种亲切感,并没有想会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有什么帮助。
后来看了一些笑薇老师的方法分享,觉得不错又关注了老师的公众号。
先前也参加过其他的体验营活动,也有干货分享,但拔草的欲望太强,节奏也远超我的能力范围。收获也有,只是对我提升阅读能力的信心帮助不大。
这次,无意间看到笑薇老师的体验营活动信息,抱着试试的态度就进来了。
之后的探索营,主要也是想买下老师的这本《左手阅读 右手写作》,再跟着营里的节奏走走,顺带着看看探索营什么样。
希望通过探索营学习激发一些新的想法与动力,开启人生新旅程。
没想到,体验营、探索营内全是满满的干货分享与舒缓的读书氛围。
这次读书活动营的节奏正好是我能跟上的,笑薇老师推荐大家入营学习又客观地提醒要根据各自情况做出选择的的诚心也让我很感动。
我觉得这次探索营设计的好的地方就是早、中、晚三波分享。尽管全天跟进最好,但只跟上一波也是收获颇丰。例如,我只有早上有时间,但就这一波也够我消化、吸收、应用一阵子了。
每个人的起点不同,能够同时满足多个层次的人的需求的书却少有。笑薇老师的这本《左手阅读 右手写作》,是我见过的最实用的一本。
这次探索营给我的帮助太多了,不仅拓宽了视野,也让在写作变现门外观望的我有了迈入门内的勇气。
也可以说,这次探索营的学习时刻就是我付诸行动的觉醒时刻。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领读与讲解,感谢各位书友的分享,感谢笑薇老师给了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81575/24a98a0c6b395fe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