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者,为长葛尉。其妻杨氏,忽一日泣谓立曰:“我以弱质,托附君子,深蒙爱重。将谓琴瑟之和,终以偕老;何期一旦,舍君长逝?”哽咽涕泗,不能自胜。立曰:“君素无疾患,何得如此?”妻言:“我数日沉困,精思恍惚,自度必不济矣!且以小女美美为托。”又谓立曰:“他日美美成长,望君留之三二年。”其夕,杨氏卒。
及立罢官,寓居长葛,已十年矣。时郑师崔公,即立之表丈也。立往诣之。崔待之亦厚,念其贫,令宾幕致书于诸县,将以济之。
有县令某者,邀立往郭外看花,及期而县令有故,不克同往,令立先去,舍赵长官庄。行三二里,见一杏园,花盛发,中有妇女十数人。立驻马观之。有一女,年可十五六,亦近垣中窥。立又行百许步,乃至赵长官宅。入门见人物匆遽,若有惊急。主人移时方出,曰:“适女子与亲族看花,忽中暴疾,所以不果奉迎。”坐未定,有一青衣与赵耳语,赵起入内,如是数四。又闻赵公嗟叹之声。乃问立曰:“君某年某月为长葛尉乎?”曰:“然。”“婚杨氏乎?”曰:“然。”“有女名美美,有仆名秋笋乎?”曰:“然。仆今控马者是矣。”赵又叹息惊异。旋有人唤秋笋入宅中,见一女可十五六,涕泣谓曰:“美美安否?”对曰:“无恙也。”仆拜而出,莫知其由。立亦讶之。徐问赵曰:“某未省与君相识,何故知其行止也?”赵乃以实告曰:“女适看书,忽若暴卒。既苏,自言前身乃公之妻也。今虽隔生,而情爱未断。适窥见公,不觉闷绝。”立歔欷久之。须臾,县令亦至,众客具集。赵具白其事,众咸异之。立曰:“某今年尚未高,亦有名官,愿也小娘子寻隔生之好。”众共成之,于是成婿。而美美长于母三岁矣。
刘立是长葛县尉,他的妻子杨氏,有一天忽然哭着对刘立说:“我一个弱女子,得为你妻子,蒙你深爱,本以为琴瑟和谐,能与你偕老,谁知突然就要与你永别?”哭得十分悲伤,控制不住。刘立说:“你向来没什么疾病,怎么就这样了?”妻子说:“我这几天都身子沉重困乏,精神恍惚,自以为一定无救了!把小女美美也托付给你。”又对刘立说:“等以后美美长大后,希望你能再留她两三年。”当晚,杨氏病逝。
等到刘立罢官,寓居在长葛,已经过了十年了。当时崔郑师,就是刘立的表丈。刘立去拜谒他,崔也厚待刘立,挂念刘家贫,还下令幕僚们给各县令写信,要帮扶刘立(看来这位崔表丈至少也是个刺史)。
有个县令,邀请刘立去城外看花。到了约定时间,县令有事,不能一起去,就叫刘立先走,在赵长官的田庄休息。走了两三里,看见一个杏园,花开得很盛,园中有十来个妇女。刘立也停下马看花。其中有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的少女,也走到墙边看刘立。刘立又走了百来步,就到了赵长官的宅院。
进门后只见众人都匆忙惶恐的样子,似乎有十分急事。赵长官也等了好一会儿才出来,说:“刚才女儿和族中亲戚去看花,忽然得了暴病,所以招待不周。”还没坐定,就有个丫环和赵耳语,赵起身进了内室,如此反复好几次,又听见赵公叹气之声。
然后赵公问刘立说:“您某年某月担任长葛县尉么?”
“是。”
“娶妻杨氏么?”
“是。”
“是不是有个女儿叫美美,有个仆人叫秋笋?”
“是。现在给我牵马的那人就是他。”
赵长官又叹息称奇。很快就有人叫秋笋进入屋内,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哭着问他:“美美还好吗?”秋笋说:“很好。”秋笋跪拜后退了出去,不知是怎么回事。刘立也十分惊讶,缓缓问赵公:“我不记得与你认识,你怎么知道我的生平?”赵公就告诉他实情说:“刚才女儿看花,忽然就象暴亡一样。醒来后,自己说前身是你的妻子。现在虽然再生,但和你的感情恩爱还在。刚才看见了你,就晕倒过去了。”刘立也叹息抽泣了很久。
不多时,县令来了,宾客们也到齐了。赵长官就将此事告诉了县令,大家都啧啧称奇。刘立说:“我如今年纪不算大,也有点声名和官职,愿意和令爱结再世姻缘。”众人都愿成其好事,于是刘立成了赵长官女婿。美美已经比母亲还大三岁了。
《会昌解颐录》,前文已有说明,主要内容是传奇志怪一类,并不全是幽默逗笑之文。作者不详。
《刘立》出自《会昌解颐录》,载于《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八,“悟前生”类。刘立、杨氏结再世姻缘的故事,原无甚价值,但古人小说中很多这类故事。如《聊斋志异》之《莲香》、《粉蝶》等,都有此文影子,故此文有一定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