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假装,也不想再撒谎,我只想做我自己,真的很难……”这是年仅26岁浙大博士的遗嘱。
他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是大多数家长理想中孩子该有的样子
但他却输给了“我只想做我自己,真的很难”
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也很大程度上绝对孩子的发展和走向
除了悲痛惋惜
作为家长,是否该有所反思
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到底是为了什么?
家长的要求总是那么多
就像宋丹丹说过的一段话:“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不小心多了一个吻,然后你发现需要一张床,一套房,一个证……离婚的时候才想起:你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
可能父母只是想要一个拥抱而已
01
当十月怀胎时,只想孩子健康完整的
孩子出生后,又想他长得好看能智商高就更好了
进了小学就要琴棋书画样样通,学而思的课程都是被秒杀的,小学的数学班要提前把高中的都学了,因为隔壁家孩子都是这样的,我们家孩子也绝不能输
挤破脑袋进重点中学,名牌大学
不进五百强,至少也要稳定体面
毕业工作稳定了,起码要一年内有对象,两年内结婚,三年内抱上大胖孙子
他们不允许孩子平凡,不允许他比别人家孩子差,不允许他看着不体面
可能有部分的孩子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成功又体面”,可能会绝处逢生,力挽狂澜,自我解救,但是千疮百孔的心只能自己体味
但终有一部分孩子会不堪重负忘记如何做自己
刘瑜说:没有几个汉语词汇比“望子成龙”更令我不安,事实上这四个字简直令我怒不可遏,有本事自己“成龙”好了,为什么要望子成龙。
家长“望子成龙”的期盼和焦虑就这样一点点地侵蚀着孩子的天性,甚至是生命
02
一位外来务工的父亲,开着一家早餐店,为了孩子能在城市上学,一家人起早贪黑,但是孩子的成绩依旧一塌糊涂。
而他唯一处理的方式,只是非打即骂,那一声声的“废物”,与其说是在责骂孩子,不如说是在惩罚自己。
一个在职场奋力打拼的母亲,她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还要努力为孩子的课业操心,但是面对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糟糕成绩,她的情绪爆发了。
在她的口中,儿子成了一无是处的“笨蛋”,本以为用悉心辅导换来彼此的接近,却不料本来可以亲密无间的母子变得渐行渐远。
一位全职太太,为了女儿她甘愿付出所有,但女儿却对她屏蔽了朋友圈,瞒着家人开始早恋。
她无微不至地想要呵护女儿,想要为她遮风挡雨,为此她甚至不惜“跟踪”女儿,但女儿变得更加叛逆。
以上三个的故事就是中国传统式家庭的缩影,
可以看出父母所谓为了孩子,起早贪黑、奋不顾身、甘愿奉献、牺牲自我
结果换来的只是孩子的叛逆、反抗、渐行渐远
03
父母是爱孩子的,这种爱一直都在
父母小心翼翼的陪伴
为孩子的教育努力赚钱竭尽群里满足孩子的需求
可以看出他们都在用上一辈的观念去努力做一个好父母
从这一点来看,无疑,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甘愿为孩子牺牲一切的父母
父母对孩子这样无私的爱,可是孩子为什么感觉不到?为什么结果不令人满意?为什么父母付出越多,和孩子的关系越远?
这样好父母往往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想让孩子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完成他们未完成的梦
走完他们未走玩的路
但从来没有想的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这也是世界上活的最累最自私最世俗的父母
04
每一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
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看到别人让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想通过各种方法拔苗助长
孩子是最真实、最直接的镜子,他没有谎言、没有掩饰
当违背了他们本性地强加的外在标准的要求
终有一天会不堪重负
作为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天性
细心呵护
耐心陪伴
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最终能够找到自己、认可自己、找到自己
最后附上杜江送给儿子嗯哼的诗: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却仍不准备献给你我的一生
这是我的固执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我爱你,仅此而已
然而我爱你多些
就像我父亲爱我多些
事情只能如此
正如《无声告白》里讲的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