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品书
老书新读_读《茶经新读》有感

老书新读_读《茶经新读》有感

作者: 水中的鱼_bc39 | 来源:发表于2019-03-18 09:03 被阅读1次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琪琪妈(来自豆瓣)

    来源:古书新读----读《茶经新读》有感

    老书新读_读《茶经新读》有感 老书新读_读《茶经新读》有感

    品茗闻香一直是有小资情怀的我的喜好之事,而对于茶,好像喜好几乎所有的茶:红茶、绿茶、黑茶、白茶、花茶、果茶,中国茶、外国茶,我也品尝了不少,唯独不太喜欢日本的一种抹茶,感觉加工的成分太多,掠夺了茶本来的味道。

    而对于茶文化,却从来没有认真的研读过,看到杨多杰先生的《茶经新读》,不禁眼前一亮。先生將古人陆羽的古文版《茶经》中的内容一一解读,同时加上自己个人对茶、以及相关茶文化的看法,让我读完以后感觉自己从一个对茶不甚了解的人懂得了许多。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开门见山,將茶树的外貌特征,从树形,再到花朵、果实、根茎,讲得具体又清楚,十分形象。开卷的清新之感迎面扑来。对于茶树我有着特殊的情感,在无锡读大学期间,校园围墙外面就有一片茶园,外围的一圈水泥路就是我们每天早锻炼的地点,因为八百米长跑每学期都要补考,我几年中没有一天落下过早锻炼,因此我和那片茶园也结下了缘分,从春到冬见证着他们的变化。因此这段文字立刻就把我带回了我的学生时代,眼前浮现出那片茶园长出嫩芽、开花、结果。。。。。。还有为了体育及格而每天早起的努力奔跑的我。

    本书的作者是“多聊茶”创始人,“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从其地位而言,对茶的了解可谓透彻,但是书中并无故弄玄虚之处,让我这个爱喝茶却不懂茶、不懂如何品茶之人有了许多品茶知识。

    一 这块將茶经分层十层,用同心圆的方式一一解读。习茶第一层修为,围绕“茶汤”展开,给别人的茶汤要冲泡得当、品饮明白。“茶汤”是是习茶的起点,也是习茶的核心;第二层修为,围绕“文化”展开。生产环节懂得:论重萎凋不揉捻的白茶时,不妨把浸水时间拖长,使茶汤滋味饱满。对于足焙火揉成球状的乌龙茶,采用先长后短的冲泡手法,保证茶汤口感适中。

    二 鉴茶板块讲到树龄、高山、陈皮、焙火、鉴别、比赛。这一板块讲解了许多鉴茶的误区:以老茶树、古茶树为贵的风气源自普洱茶,但如今此风遍布六大茶类。茶树确实可以活得很久,但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时间40--60年。对于高山茶,作者解释了高山形成的小气候环境,营造了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生态系统,在此生长的茶树,品质优秀。娇嫩的茶芽靠增加芽内汁液浓度 ,来防止低温冻伤,芽内汁液浓度高,茶多糖、氨基酸、儿茶素含量就越高。紧接着介绍了橘皮普洱的制作工艺和品茶方法。最后介绍挑茶,不能光靠眼睛和奖状、耳朵,最重要的是靠嘴巴品汤才行。

    三 泡茶环节也是干货满满:泡好茶,茶水比例控制尤为重要,以130毫升的泡茶器为例,投茶量大致5克上下,而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中人,许多人外出都用保温壶泡茶,將茶水比例控制住1.5:100,则一直闷泡也不会苦涩,这个比例即为安全比例,这个比例同样适用于办公室,而且有条件适当改良把时间控制在十分钟,这个时间品茶恰到好处。紧接着介绍了“高碎”和“高末”的概念

    四 品茶环节首先介绍茶为何会苦,主要是茶叶中的咖啡因、花青素、茶皂苷在起作用,同时介绍芽以下一二叶咖啡因含量最高,三四叶以此减少,而雨前茶则具有久泡不苦的优点。茶馆往往将品茶和闻香结合在一起,杨多杰老师说这两者搭在一起就和提拉米苏上抹上老干妈辣酱没什么区别,不搭。

    茶以中正平和的性情,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调节着我们的身心。千百年来的饮茶人,向我们证明着茶可长饮、久饮。看了这本书后会让我们的杯中茶更加醇厚、富有底蕴。

    发布于 08:59・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书新读_读《茶经新读》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bm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