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辉随笔
白鹿原上“春节祭祀”和“送灯”风俗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年彻底过完了。在老家白鹿原上从古至今祖祖辈辈们传下来的春节“祭祖敬神”这个风俗活动却一直保留着。在原上人们把去世后的祖先亲人们也称之为“神”,从大年三十敬祖先到正月十五“送神”和晚上送灯,这个民俗活动一直延续至今。一切祭祀活动都是祈求去世的亲人们能保佑本族后代儿孙平安吉祥。
白鹿原上“春节祭祀”和“送灯”风俗原上过年时节每家每户都会在大年三十中午12:00吉时在自家正房的客厅正中挂上“神轴”摆上方桌,桌上摆放三种供品和专为祭祖蒸的枣花糕馍。再将去世的亲人、长辈、遗像请出一一摆放停当后,由家中长辈带领后辈儿孙燃烛焚香,面向祖宗牌位、遗像、行跪拜大礼,礼毕后院中鸣炮。在鞭炮声和正式而隆重的“祭祖”仪式后便拉开了春节过年的序幕。初一早到初五这几天每天一大早要为祖先燃烛进香,初一早上的饺子和每天吃的饭菜在开饭时都先要向祖先敬献食物后方可开席。到初五过后由家中长辈将先祖遗像、牌位、反转过去,将背面向外一直到正月十四下午再反转回来,继续燃烛焚香祭拜后,直至正月十五下午向祖先敬献完饭菜“送神”后,今年的春节“祭祖”才正式结束。
白鹿原上“春节祭祀”和“送灯”风俗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天黑后,家里的长辈会带上自家用红纸糊制的灯笼或者用玻璃杯去掉瓶底后用颜料在玻璃杯四周画上图案的“玻璃灯”,前往坟茔于祖先点灯照明,好让去世的亲人们趁着灯亮也好“回家”。说起给故去的亲人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朝开始的。传说朱元璋当皇帝后,在元宵节这天去找他母亲的坟,但没有找到。于是他在每个坟前点了一盏灯,然后不停地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会给故去的亲人送灯。每年正月十五的团圆饭都在五点前结束。结束的原因有两个:有这样一种说法,“吃完十五饭,去把庄稼活干。”意思是十五的饭一吃,意味着年也就过完了,该下地干活或是出门上班了。还有个原因是,吃完十五团圆饭后,要去给故去的亲人送灯做准备,天一落黑就去坟地送灯,祭奠亲人。回来后人们还会在元宵节当晚在自家的门前和院子各个角落,厕所、牲口棚门口都点燃一根蜡烛,预示着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平安吉祥。
白鹿原上“春节祭祀”和“送灯”风俗在白鹿原上的年也过完了,每年的祭祀活动人们都会像老人们操作的那样一直保留传承下去。也许随着老人们的一代代离去,新一代的年轻人上来后由于置身城市很少回农村老家过年,这些风俗会慢慢遗失和简化。可是无论在哪里过年,心里总会牵挂着生养自己的家乡和祖先。会在过年家人聚会的时候谈起自己儿时农村过年时的美好记忆,那份情无论身在何处都绝不会改变。
2019年2月18
白鹿原上“春节祭祀”和“送灯”风俗 白鹿原上“春节祭祀”和“送灯”风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