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一·一五】
李谨(王+犀)芝游灵隐寺:云林大师出示右军《感怀札》,纸墨残缺,如裂春冰。又出山谷、襄阳二札。李题云:“玉印何时勒,贞观十五年。不多完笔墨,一半补云烟。稀世无人信,名山有佛怜。我来长跪读,深幸见残笺。”《观梅》云:“步步梅花里,迟迟过石梁。两山清涧合,一路白云香。偶约探春侣,同登选佛场。羡他修得到,愧我半生忙。”又:“顾我忽无影,前峰落照微。”十字亦超。
李芝,字谨(王+犀),不详。与袁枚同时代有一位名李芝的进士,不知是否为同一人。李芝,字端五、鹤田, 号吉山、职思居士,富顺自流井(今属四川)人。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十三年(1748年)年进士。中进士后即签分山东,署招远县知县,调湖北,历任宜都、枝江县知县。自湖北归籍,仍以教授生徒为业,一时登科第者多出其门。平生素喜翰墨,尤长诗文。五言诗初学谢灵运,后入柳宗元之门;五律初学杜少陵,后入王维、孟洁然之途.所作五言诗、五律诗皆平淡清远,渐近自然。曾与段玉裁合纂《富顺县志》二十七卷,自撰《侯秋吟诗》二卷、《鸿爪诗集》卷、《贤己堂文集》四卷传世。著名的《盐井赋》出自其手。
灵隐寺,中国佛教古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云林大师,应该是指灵隐寺的住持,而不是法号“云林”的僧人。
云林,未知其人。亦或代指灵隐寺。
右军,即晋代书法家王羲之。
感怀札。通常称《感怀帖》,也称《秋深感怀贴》,王羲之草书,五行四十九字。释文:秋深感怀,但有慨叹。得书/(知)足下当至洛,不能就彼/举聚。事势复之行以/释然不,吾故劣劣,近粗平安,/甚忧(卿),还具示。王羲之报。
山谷、襄阳,指黄庭坚、米芾。
贞观,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自贞观元年(627年)正月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十二月共计23年。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