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711136/1500990679d8afc8.jpg)
丑,是图像将人的恶从自身剥离后的外部投射,它被伪装成是与自己分割的外部世界,而不是人的一部分。
普洛提诺在《九章集》中说灵魂的丑就像疾病一样,“这灵魂在罪恶投下的不纯洁的阴影里度日,一种被死亡的细菌污染的生活。” 丑不是为眼睛所见的形态差异而发明的,它是为脑袋里“看见”的恶而发明的,象征恶的阴影和死亡的细菌。
《偶像的黄昏》中,尼采说:“人以自己为美的标准。”凡是反应他自身形象的东西都是美的。而对丑的判断,是“他自己类型的黄昏”,即一切暗示精疲力竭、衰老、倦怠,尸腐化的颜色和形态,以及一切不合比例的东西,肢体的残缺或者多余。
形式上的“丑”是比例失调、无节制、各部分间缺乏平衡。希腊神话就是一份丑的事物的清单:美杜莎的蛇头,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米诺斯的牛头怪。它将人性的恶转化成视觉上的怪物。
另一种使用疾病的丑来将敌人妖魔化。这点对立于康德定义的“美”——无关利害的快感,即快感中不包含拥有它或消耗它的欲望。而丑是一定关乎利害的,它作用于敌人身上,需要制造出想让人消灭它的冲动。007系列中詹姆斯·邦德的敌人都有点魔怪的特征,没有手的诺博士,大头金手指,苏联女同性恋,混血的共产党特工,这些人都像是科学怪人实验室里生产的怪物。
直到基督教开始思考疾病之丑的另一面的作用,丑不是作为美的反面,而是作为自我牺牲的对美的成全。斯多葛派的奥勒留认为,丑与不完美就像面包上的裂痕,对整条面包的美感是有贡献的。
格吕内瓦尔德的《伊森海姆祭坛》(1515年),重点在于解决了基督是否可以是丑的。《以赛亚书》描写了耶稣因受难而面目全非、肢体畸形的情形,但是早期基督教图像不能接受这个丑态的、畸形的耶稣。直到中世纪晚期,才开始在“基督受难”主题里刻画出那种身体的丑。圣奥古斯丁赞颂“畸形的基督”恢复了世人失去的美。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11136/af5622b7cce2eed2.jpg)
朝拜圣徒行刑后的残肢,说明残忍并不只源于仇恨和嗜血变态,还可能来自过度的爱和崇敬。
印度制造神的一种方法,是以多余的身体结构来区别人,而且也隐喻神的多智多能,三面湿婆,多臂千手。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11136/a6c042b083fad5a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