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觉的时候鼻腔有点隐隐的痛,它在提醒我鼻炎要来了。果不其然,到了今天早上,睁开眼就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带着重重的感冒鼻音,同时前额有点涨涨的,太阳穴有点痛,我断定:看来得吃药了。
身体的疾病常常埋藏着情绪隐患,我问自己有什么不满吗?还是发生了什么无意识的压抑、自我对抗?
今天上午和儿子一起去逛超市,我在挑捡东西,儿子在一旁手机不离手,这时我的愤怒和责备就来了,“只知道玩手机!”儿子反抗:“那你让我干什么?”我怒火未息地说:“家里土豆、红薯没了,不能拣两个?做什么都不忘拿着手机在那看看看,三心二意,你能不能专心点?” “要买红薯,你说就是了,嚷什么呀嚷!”
事发之后,再来看看我的话里有:批评、责备、贴标签、放大“拙”点、不信任,还不是愤怒占了上风?其实,有时候一个人做家务会感觉到累,有时候我也不想每天刷不完的碗、拖不完的地,有时候我也想有很多时间去看书、写点东西。其实我愤怒背后的声音是,特别希望儿子能在家庭责任上与我分担一点,能多考虑考虑家,帮我做点家务活。有时候一个人干活、一个人劳动,好想被家人看到,被家人认可,被家人关心,倘若此时有人说,谢谢你这么做,让我们拥有了一个这么温馨、整洁的家庭环境,你真是一位勤劳的、巧手的、会生活、会照顾人的妈妈,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我愿意和你一起做,我愿意和你一起分担。那我怎么会停下来?那我会把劳动当做一种荣耀,会把照顾人当做我的亮点。
这么写下来,心里倒清楚了。待儿子回来,我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儿子,用我的温和和安稳去表达我自己的需求。
感恩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