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我参加高考。
高考第一天,临去考场前,班里同学都换上亮色衣服,老师们也都换上定制的红色衣服,跟我们一一击掌鼓励,说红色能给我们带来幸运,照亮我们的未来。
奇怪的是那两天做卷子的记忆很模糊,窗外阴沉的天空,和天花板上咯吱作响的吊扇很清晰。
偶然会回忆起全校宣誓的画面,以及班主任不断强调:全力以赴然后听天由命。
要在泪水流下之前,让汗水先流下。
……
高考成绩出来,我比平时最差的模拟考都低了20多分,成绩班里倒数。没有回校和大家一起聚餐和填志愿,也没选择复读。
很感激当时为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时光。但不管影视剧如何美化那段青春,如何涂抹那段时光。我都不愿意再回去了。
那段时光太煎熬,而年少的我太在意。
怎么熬过来呢?
美丽的历史老师跟我们说:不要用光所有的力气,美好的东西在后头。要留点力气给以后的美好。
她告诉我们,现在就好好想大学开学第一个任务——如何上到台前去介绍自己吧。
得是这个具体的场景,让我暂时从题海里抽身出来,想了想高考这东西。
高考之后的生活既不是一片空白,也不会无比华丽,依然是具体的,它需要你积攒些许去面对。
父母让我报读师范学校,或者选择金融专业,我没接受建议。填报一个普通大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然后背上书包去旅行。
高考过后,来一次场旅行2.
高考后三个月的假期在旅行、思考、写日记、做兼职里快速过去。
迎来大学生活后,价值观和知识体系在四年大学生活里不断拆分、击碎、重组。
不得不说,我接受到真正的教育是在大学。校训至今我都记得。
入学第一年,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感觉自己落后了,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源,不要在这里怨天尤人,请自己去争取。
想听讲座就去,想听喜欢的课,那就做好规划,去旁听。这座城那么多名校,那么多讲座,不过是一趟公车的距离。
某次讲座,让我铭记陈寅恪先生为人治学的名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这句话照亮了我后来的生活。
读过的书,修习过的课,遇过的人,给了我学习,辨别,相信,以及接受的能力。
慢慢发现,重要的事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很多,世界很大,创意和乐趣无限。
要试着探索和发现。
高考那段时光保留我坚持努力的力量,也才明白曾那么看重的高考,不过如此。
在经历高考时光的孩子们也该庆幸,你们烦恼的事情只有一个。
把所有的考试当作体验吧,这样更快乐。
如同青春电影,一个多小时,你的记忆通过感官系统,通过肾上腺和泪腺,快速过一遍。记忆有多煎熬,你的眼泪有多汹涌。
重要的是,哭过以后呢?
哦,亲爱的,醒醒吧!生活可比电影难多了。
现实难题可没有试卷里的标准答案。
高考后,你还有50多万小时的生活。谁知道你会遭遇什么?
能做的是每个阶段都全心投入。
你全力以赴去高考,是为了拥有选择的资格。
往后,你还面临很多选择。
如何保有选择的资格?应该想明白。
高考过后,成为谁?3.
微博上有个话题:昔日高考状元今何在?
报道里写了几个高考状元在北大清华毕业后如今的职业,有的是女主播,有的是夜班编辑,有的是投资总监,有的是创业公司老板,有的是教授……
如你所想,高考状元的头衔没有一直发光发热,状元们的人生之路渐渐归于普通,他们也需要努力工作,用心经营生活。
话题下的一些网友这样评论:
不过如此,都一样。爬得越高,跌得越痛。成功的状元有几个?我也过得不比谁差嘛!
……
也有鼓励和客观的评论,更多的是夹杂妒忌、讽刺、等着落井下石的情绪。
可怕的不是高考状元们归于普通。而是总有人拿着世俗成功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报道里的受采访状元们并没有太高傲或后悔的情绪,而是欣然接受自己选择的道路,并一直努力前进。
可笑的是,拽着过往头衔不放的并不是状元本人,而是那些愤世妒俗的,无所事事的旁观者。
这也从侧面体现教育的力量,教育可以让一个人认清自己,接受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然后一路往前。
从来就没人说“高考状元”这个头衔可以一劳永逸,而很多没获得过的人还有“抱着着这个头衔,从此一路坦荡,高枕无忧”的情绪。
借“昔日高考状元”周勇教授的话分享:
越是取得好成绩,越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今后的生活。这个头衔对于个人而言只有短期回报,从长远看则意义不大。
社会舆论也不应该过于神话高考状元。在我看来,任何经验都是不可复制的,个人努力永远比一个光鲜亮丽的标签要来得实在。”
嗯,个人努力比亮丽标签实在。
曾经的学子为了高考拼尽全力,成为某个阶段的天之骄子。
高考过后呢?天之骄子们,依然努力而踏实往前走,全力以赴扑面而来的工作和生活,这才最重要。
高考过后,愿你还有全力以赴的力量4.
朱德庸先生《我们都有病》里有这么一个漫画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上帝问男人:你的梦想是什么?男人:发财。
上帝问女人:你的梦想是什么?女人:发财。
上帝问老人:你的梦想是什么?老人:发财。
上帝问婴儿:你的梦想是什么?婴儿:发财!
老天以为会听到童稚的回答。
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一起奔赴高考,取得好成绩。在今年这个时间里,是940万学子的期待。
可是,万一梦想实现了呢?
西谚云:小心你的梦想实现。这句话意思是,万一梦想实现了发现不是你的梦想怎么办?(应该不会有人把高考当梦想吧……)
更糟糕的是,万一实现不了怎么办?
积攒了那么久的力量,似乎只为一次实现,如果无法达成,怎么面对?
一直在思考教育的本质。
因为职业,接触到很多孩子和家长。
越小的孩子梦想越多样精彩:成为宇航员,成为一个面包大师,成为卖气球的人,成为Elsa公主,成为奥特曼,成为蜘蛛侠,成为小猪佩奇,成为辆会变身的汽车,天天看动漫……
越大的孩子就越不敢说,她们怯生生地说:想考上重点初中,想出国留学,想做一个成功的人……然后呢?暂时没想。
前者的梦想是丰富有趣的鲜活形象,后者的梦想却很少能看到“人”的影子。
家长们一开始说,孩子们喜欢就好,转眼就给孩子报了4、5个兴趣班。临近升学,不断寻求提分的渠道。
很多所谓尊重孩子个性发展,不过是生怕自己孩子被落下,生怕为人父母的责任和面子没有周全。
那么孩子们呢?寒窗苦读十几年,连一次高考都没有达成,太不值得了吧?
高考过后,愿你还有全力以赴的力量5.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健全人格。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高考确实很重要。
以至于很多人认为那是人生的分水岭。
很多人后半生过不好都归咎于那一次高考——都怪我当时没有考好。(相信我,这样的人即使以后有改变的机会,也无法抓住)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美国国家年度教师奖的获得者谢尔女士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唤醒人的欲望去做一些事。
接受十几年的教育,如果只是为了拥有欲望去高考,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如果它让你有欲望通过高考改变什么,达成什么,走上想走的路,养成“健全人格”,长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它才成功。
“姨只想说:高考不能决定你的人生,全力以赴就好。”1989届高考生演员王琳说。
高考过后,不论是否如愿,你所有的欲望和动力都不能因一次高考燃烧殆尽!
你的命运是自己的选择和意愿。
高考不过是无数次选择中的一次。无法为你后半生一锤定音。
《重返十七岁》里有一句台词:你知道吗?当你年轻时,你感觉所有事情都像世界末日,但其实,那只是开始。
千万不要把高考当终点。
考得好的,无法一劳永逸,考得不好的,也不是世界末日。
你以后的路长着呢!
全力以赴奔赴高考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反正今年有940万人跟你一样。
你还剩下50多万个小时!
还有大把需要全力以赴的时刻。
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终身学习者,努力前进,努力争取,随时适应。
人生很多阶段都如高考那般重要。需要积攒力量,需要坚定信仰,需要全身心投入,需要你全力以赴。
比如毕业,比如恋爱,比如考研,比如留学,比如结婚,比如创业,比如工作……
高考过后,愿你还有全力以赴的力量。
因为,每个阶段,都全力经营好生活的人,才随时保有选择的资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