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我和靖正在鼓楼回民坊上吃饭,接到一个电话。
打电话的人是曾经给我装修过房子的瓦工张师傅,他兴奋而急切地说,电视上正在播放孟广禄的节目,你看看呀!我说我正在外面,没法看,等回家后在网上搜着再看。
张师傅是山东人,这些年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走南闯北,去过全国不少地方,很多城市都有他装修过的房子。
有一次说到怎么铺瓷砖效果好,他说在天津做工时,曾经给孟广禄家做过装修,并比划着说,他家的砖是怎么铺的,还说孟广禄那么大一个角儿,私底下为人是多么的和善。
我好奇地问: 孟广禄?你给他家装修过。我好奇的不是怎么铺砖,而是给京剧名角家里装修。
他反问我:你知道孟广禄?
我说:太知道了,他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两度梅花奖获得者,每年春晚的舞台上都能看到他的
那天回到家,我看了张师傅说的那个节目,是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这期节目里,孟广禄作为嘉宾,讲的是百年国粹,师道传承。
出场一亮嗓,浑厚苍劲的“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引得人只想大叫一声:好!
感受得到孟广禄诚挚的演讲以及对京剧的喜爱,他说他一辈子是京剧的学生,演讲过程中,有两点我记忆深刻。
其一是:小时候家里穷,家里凑了十块钱,买了礼物,大冬天,他跑了很远的路到老师家,求老师哪怕是安排个龙套都行,可是东西被扔了出来,老师说,我们这儿根本不要你。
其二是:孟广禄说到艺术的责任和创新,说声音要躺在音乐里,并现场示范了唱法,只三个字“妈祖啊…”就用了四种形式的唱法,在他的讲解下,外行也能听出唱法的不同,一次比一次情感充沛。
说到传承,孟广禄金句不断。
跪在地上学古人,站起来写自己
经验手把手的教,喜爱就是一种幸福
艺术道路跟做人一样,师道传承,道德,修养,能耐,学习。
要喜爱,先得了解,就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走近TA,你才知道到底喜不喜欢TA。
二、
从小,我是在秦腔声中长大的,奶奶一生爱听戏,她过生日那天,家里会来很多人,爸爸会请来戏班子为奶奶唱戏祝寿。
我也看过爸爸在剧院演出的《玉堂春》,在后台跑来跑去看那些演员们化妆,看那些女演员佩戴上漂亮的头饰,美极了。
前次去小东门里的永兴坊,有豫剧自乐班在那里演出,演员们一丝不苟,带妆穿戏服表演,我注意到两个抬轿的票友从头至尾都面带微笑,很感动于他们认真的表演,这一定是源自他们对戏曲的热爱。
我抬头看去,城墙上三三两两的人也驻足停留、观看倾听。
妈妈在前排找了一处地方,站在那里看了好久,不知道那一刻,妈妈会不会想起爸爸,当初妈妈所在的单位就在爸爸剧院的隔壁,他们俩就是那时候认识的。
直到现在,有机会我还是会去看戏。一次我去人民剧院看梅花奖获奖者演出经典折子戏,第二天没少被一些人嘲笑。
有人当面说,哎呦,听说你昨晚文化熏陶去了,怎么样?给我们说说,让我们也沾一些文化气息,好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有一些谈资,免得我们在一起,好像只有你有文化似的。
这叫什么话?我想。
背后还有说更难听的,装什么装,不知道她能听懂不,可能坐在那里也挺难受的,显摆啥呀。
我又想,怎么就得罪你们了,我看我的戏,不过是有人问了句,昨晚你干什么去了,电话都不接。我顺口回了句,看戏去了。
就引来几个人的情绪不满,他们对于我听戏是有多么不愿意,多大的愤怒,或者平时心里积压了多少愤懑,好不容易找了个机会,全部倾泄出来,数落别人,好让自己得到片刻的舒服。
我想他们虽然有着较好的学历,但是在文化欣赏层次上真的不如农民工张师傅。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个章节,写的是孙少平在黄原县城劳务市场揽活的事,每当我走在街上,看到身边的农民工,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他可能是和孙少平一样的,是一个有文化有理想的人,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使得他站在了打工者的行列里中。
不是说,装修工只会铺砖砌墙,业余他们有着对艺术的追求,他们辛苦赚钱,舍得买票走进剧院接受文化的熏陶,在忙碌疲惫的一天过后,走进剧院,观看戏曲,在艺术的徜徉中,他们得到快乐满足。
普通人对戏剧的喜爱观看,也是在为传承尽绵薄之力,因为有人看更能激发创作的热情,会有更多的上乘佳作,这样观看的人也会跟着更多,这是多么好的良性循环呀。
三、
说到戏曲的传承,我想到冯骥才,他一直呼吁全社会重视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他说: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就是为了明天的回忆,保存岁月的最好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身边有个帅气的大男孩李子,喜爱皮影表演,常去各地拜师学艺,他们的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正月十五的晚会上演出过。
一个人喜爱并且一直在做这项工作,他就是最好的传承者。
在他的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关于皮影传播的相关信息,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消息,说的是在纽约法拉盛艺术中心展出的中国罕见皮影文物。
这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宝琳班頓造访中国时收藏的一批作品,部分收藏品甚至可追溯到18或19世纪。
宝琳班顿堪称为操偶先锋,她率领的红门剧团,是第一个将中国传统影戏文物带至北美地区的剧团。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中国的皮影文物带到美国,并使之保存至今,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中华文明有着不间断的历史,我们的文化丰富灿烂,源远流长,今天所看到、听到的,都得益于前辈的继承和发展,所以我们也有责任把文化遗产继承和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人如我们一样也能欣赏到,而不是美好的东西葬送在我们这一代。
那些从来不听戏的人,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他们从来没有观赏过,没有感受过戏剧的魅力。
相信,如果有机会他们愿意走进戏曲,听那或婉转或激昂的唱腔,看那或婀娜或英俊的扮相,体会表演的细腻,他们定会走进剧中人物的心里,一定也会喜欢这门古老的艺术。
希望更多的人有意识的参与到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中来,保护和继承,我们责无旁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