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译文】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懂得养生的方法,能遵循自然界寒来暑的变化规律,运用恰当的保健方法来维护身体健康,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清心寡欲,也不过度行房事,所以能做到形体与精神的协调,都能安享天年,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把酒当水豪饮,把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当成正确的,醉酒后行房事,必定过分放纵情欲,使阴精衰绝,真气耗损,不懂得保持精气强盛,不善于调养精神,为图内心快活,而违背生活规律来取乐,作息毫无规律,因此到五十岁就开始衰老了。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诲普通人时,都会说到:要及时躲避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保持内心的平静,排除一切杂念,使真气顺畅,使肾精心气神固守在体内,这样病患还会因何而生呢?
【个人感悟】
我还以为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食物的品种增多,加之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会更长,没想到寿命还不如古时的人。
从皇帝与岐伯的对话里得知,原来后辈不如古人的寿命长是有着根本原因的,岐伯把影响人类寿命的原因早就总结得非常透彻了,即使到了今天看这部经典,感觉也丝毫没有过时之处。
《黄帝内经》是西汉时期的作品,我查阅有些资料,说黄帝是用来特指一群优秀的古代中医学者,这个命名只不过是人们对黄帝功绩的认可,是他推动了中国医学的发展,让中国的医学水平逐步提高,并且有了明确的医学理论基础。
岐伯,是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医学家,道家名人,精于医术脉理,名震一时,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除了陕西岐山说,还有甘肃庆阳说,四川盐亭说。一般认为,岐伯是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 人。
岐伯从小善于思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益友,精于医术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
说到上面的内容,岐伯把人的一些不良习惯指出来,也就是在提醒大家要避免去范类似的生活习惯性错误。
1:尊重大自然气候的变化,根据寒来暑往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调整自己的作息。
2:注意饮食节制,作息规律,要清心寡欲,不过度行房事。
3:及时躲避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保持内心的平静。
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会太注意的生活细节应该说正是影响人寿命减少的原因。看看我们,有几个人是从小就懂得养生知识的。除了出生在医生与懂得注意保健知识的家庭外,绝大部分人都凭着年青,身体耐受力强,毫不知道爱惜身体,对身体的不适反应变得很迟钝,由于工作节奏太快无心去注意与保养修复,等到某一天,身体机能突然大滑坡。这时候便需要更长的时间去修复身体。而要使健康恢复如初何其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