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脑图挑战第十天:
成图构思:妈妈和爸爸都同样的爱孩子,妈妈站在自己的角度揣度孩子的心思,无法达到与他沟通的顺畅,而父亲则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懂了孩子究竟想要什么,达到的效果便天差地别。
孩子的叛逆,是否来自沟通的无效和不通畅?
当孩子不能有效表达时,你是否能试着替TA表达?
本图便以此为构思,以孩子和母亲、孩子和父亲两幅画面同时作为中心图进行闸述。有点点漫画的味道。
丹菡脑图罗辑思维原文:
1. 过去有个说法,孩子长到两岁左右,有一个叛逆期,不听话、爱哭闹。脱不花家的孩子乐意,基本上就处于这个时期。
但是脱不花跟我说,其实真正的原因不是什么叛逆,而是孩子刚开始学习说话,表达能力发育不完善。
2. 当她要说一个意思的时候,但是又没有能力精确表达,当然就会着急。所以,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安抚她,而是试着替她表达。
3. “乐意,你是不是想怎样怎样?”孩子一点头,情绪马上就平复了。你看,这一招,既解决了问题,又教给了孩子更好的表达方式。
4. 其实,成人也一样。很多人对你态度不好,只是因为他各种顾忌,在此情此景下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所以只好用敌意来简单粗暴地处理。
这个时候,只要你能替他把话说出来,有效沟通其实没有那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