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区”,是颇为流行的心灵鸡汤。
依舒适区理论,舒适区(Comfort Zone)外先是学习区(Learning Zone),然后是恐慌区(Panic Zone)。
舒适区以外自然属非舒适区,大家都喜欢呆在舒适区,“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味道”,不费力、不费脑。
出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而不敢走出舒适区,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说的是另外一种情形。
用了两年多苹果电脑,我还没正儿八经使用过苹果自家的文字处理软件 Pages,还是一直用微软的 Word。兼容是个问题,但主要还是 Word 有苹果版,能满足工作要求,就不想花时间学习使用 Pages 了。
昨天要做一份20页的文件,文中要插入将近30幅照片。用 Word 图文混排,说起来都是泪啊,太难排了,勉强排出来也很丑,也不温柔,谁用谁知道。
何不试试 Pages ?把第一幅照片拖进去后,我惊喜地发现在 Pages 居然可以随意拖动照片,没费多少力气就完成了任务,排版效果完胜 Word,转为 PDF 后的效果也很棒。
走出 Word 舒适区,并没有进入Pages 非舒适区,反而得到一份惊喜。
其实,程度不同的呆在舒适区与走出舒适区的纠葛,在苹果电脑的使用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常见也最难走出的舒适区,是不想学习苹果 OS 操作系统,直接装个 Windows,没有任何学习成本,无须过渡,直接使用。结果,花高价只买到苹果的外壳,虽然提高了逼格,但 OS 系统由外及内的惊艳就与你无缘了。
苹果触控板简单好用,功能之强大超乎想象,轻松甩下 Windows 的触控板+鼠标好几里地。扔掉鼠标,用触控板,本来是苹果用户最容易走出的舒适区,但有人宁愿在苹果上插着鼠标,暴殄天物。
其实,触控板设置界面就附了一看即会的傻瓜式操作视频教程,你只需花几分钟,就能体验触控板的强大与高效,从此扔掉鼠标。
有时候不是害怕走出舒适区,而是根本不知道舒适区之外,居然有一块很容易到达的更舒适区。阻碍我们走出舒适区的并非缺少勇气,而是思维惯性或惰性。
改变很难,改变也很容易。
(刘敏律师原创作品,2017年2月15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佛山律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