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在一个行业待个三五年,这样的情形司空见惯。
以陶瓷岩板为例,去年下半年起风了,一板难求。商家跑到厂里,主动出钱刻模具,要包线生产,底气足足的。吹响了投资的集结号,88条线陆续开建。
岩板山河,一片火红。
点火投产的还不到20条,相继传来爆仓的噩耗。
9月下旬,最早批某企业四条停产两条线,回归普通瓷砖。
10月中旬,某知名企业四条转产两条,也回归普通瓷砖。
岩板销售价格一路下滑,同行戏言:海鲜价。
在建的企业老板们,怎么办?心里的煎熬是一面还是双面,是七分还是八分熟,不得而知。
但是
箭在弦上,又不得不发。
当业内9月齐聚一堂,热议陶瓷重回100亿巅峰时,有多少痛已经垒在与会者的心里?
企业家,高瞻远瞩。能知未来敢于亮剑?
受谁的蛊惑。
“跨界打劫,材料革命,行业颠覆。”
“前三十年做砖,后30年做板。”
浮诸报端,铺天盖地。
老板看不看?
谋体渲染,行业点火,跨行业的韭菜一波一波的涌入。吃螃蟹的赚到了第一桶金,高额利润诱惑茫然大众。
心不心动?
资本按耐不住逐利冲动,有岩板作支点,还担心撬不动千万级的生产线。
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入为主,怕错过的恐慌情绪裹挟着懂的不懂的胆大的跟风的蜂拥而入。
风起云涌。
都有底气。经营策略都想好了。
大不了降价,现在100我出了产品就80,低价抢。
大不了产陶瓷砖,做大规格慢慢熬。
低价销售谁都可以啊。它不是竞争优势。
陶瓷砖已经严重供大于求。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2016起一路下滑,2020年怕保不住2019的82亿平米吧?
雪上加霜吧!今年佛山还有多少条线没有点火?
疫情,煤改气。只是遮羞布,骗不了行业更骗不了市场。
市场永远是正确的,我们任重道远。
老板们这脑袋拍的?集体沦陷了吗?
如果仅仅看到有企业掉头就判断岩板风口风停了。那,也,太狭隘了。
一种新材料,成为另一种材料的替代品。
它必然有过人之处。当第一眼看到岩板,第一次看到成品家俱时,喜欢,发自内心的喜欢。
清新脱俗,简洁明快。
不仅仅我自己。
在成都建博展观展的建材人,喜欢岩板,一到展厅,裹足不前,惊叹好漂亮。连跨行的人都想加入其中,说明他的魔力很大。
我想,老板们的决策触动也可以这么简单直接。
因为喜欢。
岩板,以新宠的的模样出现。该怎么去养,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而不是囤积于产房里夭折。
都知道
供大于求,是国内市场的基本特征。国人勤劳勇敢嘛。市场的机会窗口刚开一条缝,千军万马来相见。
暴利变薄利。
价格下滑,市场放一点点量,需求扩大一点点。
再下滑,继续扩大一点点。
周而复始,直到供不应求。
再次有资本投入,扩充产能,循环。直到没有利润,宁愿停产也不降价,产品进入衰退期。
面市,成熟,衰落。
正弦曲线叠加波浪。
哪个时间点走低,哪个时间段爆发,无法预测。
不用惶恐。
相信周期,它在产品上一再灵验。静等。
积极点,号召从业者不遗余力的推广,鼓动研发者不断创新,往不同细分领域渗透。
不用担心。
岩板有它的生命力。
能爬多高,能走多远,还得寄共识造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