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朋友中,也有一些是在自己做公司的,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民营企业。我以为他们是我们国家的脊梁,虽然不是像国企那样可以称为共和国长子,但是,他们确实是中国的明天。
在70年代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开发浪潮里,那一辈的豪杰许多都用自己的肩膀承担了千斤重担,他们中许多人用自己不多的知识,把一家家公司做起来,把一个个倒闭边缘的国企改制救活。当年的英雄,许多现在都已经到了70多岁,苍苍白发之下,还有一份固执,一份倔强。当年那些让他们打下天下的又红又专的东西,在这个年代的竞争中,慢慢的跟不上节奏。
许多人在叫喊,互联网转型;一些人在建议,工业4.0。然而现实,哪里那么梦幻?
当我们谈到民营企业的进一步成长,我们面临的是内部的僵化机制,各种不同年龄段不同理念的员工;当我们谈到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我们看到的是国内低价竞争的恶劣环境和如狼似虎武装到牙齿的外企;当我们谈到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那处于起点的研发组织梯队和管理机制,如何能跟得上今天的节奏。所以,之前怎么活着到了今天的,还在怎样活着拼到明天。
当中也有聪明的民营企业,早早就开始布局人才。正所谓,财散人聚,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的要许多的魄力,除了出让多年基业的痛苦抉择外,还有丧失掌控权的不忍。民营企业的担当中,没有多少人有华为任正非的魄力和马云的勇气。
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要问,那些国外的公司如何能在一步步的成长中进化下来,为什么我们的家族企业如此的困难?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重新回到文化这个词,就比如德国公司,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国际化的,因为许多公司都是依附着巨型的国际大公司在活着。比如所有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都在跟着戴姆勒,宝马和大众公司,从一个国家来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业务做到另一个业务。而文化的开放,不断有目的引进的新鲜血液,也是非常的重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他们都面临小政府大社会,从最开始,就没有对政府有太多的依存。
如此说来,我们的民营企业最需要做的,其实是直面海外的竞争,把子公司直接开到国外,雇佣那里最好的人才,在切磋中不断改变我们自己的文化,进化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在摩擦中前进,在争吵中发展,不畏惧任何复杂的政治斗争。因为一团和气下,迎来的必然是一潭死水,只有在不断的争吵中,才能实现凤凰涅槃。
也许,这个社会就是在对权威的暴力中完成自我更新和迭代;更多的,我们就是在这彼此的屠戮中,摸索着未来。未来是什么?未来又在哪里?也许就在不同代际交替时候最为不和谐的音符中。
还记得关于领导力的评述中有一条:领导力是一种借用危机实现改变的能力,在毁灭中发现机会,说得更加通俗一些,就是火中取栗的能力。
这样说来,任何一家民营企业在真的获得进一步成长后,都不再属于原来的那一批人了。所谓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应该更正为:营盘在不同时刻需要不同的兵。美式公司的Hire and Fire的文化,恰恰说明了公司成长是痛苦的。不断打磨团队,告诉每个人要努力紧跟公司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公司不是家,员工也不应该有家的感觉。公司是一步不断向前的机器,在不同的时候要换上不同的轮胎,也许有的时候该直接抛弃轮胎换上翅膀,不要让那些迂腐的固执拖慢公司的成长,这才是重要的。
能自断双臂,安装展翅者,才能去天空翱翔。
愿我们的民营企业,有智慧,继续成长,凤凰涅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