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每天写1000字
年少青春多历事,如今方能不平庸!

年少青春多历事,如今方能不平庸!

作者: 问渠笔谈 | 来源:发表于2018-07-16 21:54 被阅读0次
    文 |  问渠笔谈

    01

    时间过得真快,悄然无声地在不经意间溜走,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又将进入下一个时间节点。

    看来世界上最敬业的就是时间了,无论风云变幻、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它都默默地行进着,而且是匀速前进。其实这也是一种公平,它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平等是时间的基本属性。

    把它利用好了,亦或是把它浪费了,有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但长久以往,将可能通往两个极端。

    一种是惜时如命,把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抓得死死的,生怕自己一分一秒不努力会如何如何,浪费一分一秒便悔恨、遗憾。你说这样是好的吗?我想恐怕不是。

    因为,这样的偏激,只能使自己累上加累,整天看似忙忙碌碌,其实不一定有自己真正的想法和目标,更加没有自己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因此,我不同意有人所说的那句话“要使自己整天忙得要死,就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了。”

    另一种则是懒散无为,随心所遇没有任何真正的作为,每天耗时间过日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毫无头绪。这样的人生当然更加可怕。

    02

    我读小学初中的时候,当时流传最火的一句励志名言,是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现在很少人说这句话了,而我说句话也暴露了自己的年代。我很喜欢这句话,尽管我并没有仔细阅读这本书,但是我确实是将这句话当成我最初的座右铭。直到现在,我也时常在自己即将荒废的时候,拿这句话提醒自己。

    是啊,当回首往事的时候,绝不能让自己悔恨、羞愧。而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且对我影响也最大的一件事情,大概就是十七岁那年参加的社会实践了吧。

    甚至可以这样说,后来至今的学习生活工作,都与那次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3

    2010年,17岁,那年夏天,我至今记忆尤新,参加了一个大学生支农支教团,当时名为“暖风志愿者协会”,前往陕西秦岭大山深处开展支农支教活动。因它对我后来的重要影响,几年后,我甚至以此为原始背景,写了一部三卷本的小说,小说里面有真实的支教故事,也有一些扩充的其他情节。

    参加支教的都是我的同校同学十几个人,还有两个同班同学袁同学和王同学。这两位同学也是我与关系最好的大学同学。支教的地点在陕西省蓝田县葛牌镇,是一个秦岭大山深处的村庄,交通极其不便。

    交通不便到什么程度?

    我们从西安出发,坐3个小时的大巴车到蓝田县城,然后在县城坐1小时的中巴车到镇上,最后镇上到村里没有交通工具,只能步行。从镇上到村庄共有十多公里的路程,去的那天,烈日炎炎。不过,水泥路修得很好,但7月下旬热的要死,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只能看到道路两旁都是山,都是树木。

    04

    支教的生活,必定是不易的。我们有严格的纪律要求,有团队干部,有规章制度。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迅速洗漱完毕后,在指定地点集合,然后跑操,从住的地方跑到我们支教小学的操场,这个距离大概有2公里。

    到操场后,我们宣誓,然后每日轮流演讲,大声朗诵少年中国说,然后布置这一周的工作安排和注意事项。这些完成之后,我们跑操返回住的地方吃早餐,又是2公里。每天早晨,都是如此。

    顺便要说的是,我们的支教,住的地方就是农户的家里。因为那里的地形原因,农户都是依着山谷下面呈条带状建房,村子不大,但是延续的很长。而我们上课的学校离住地有两公里多,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我们全都是徒步行走,每天走路大概都有十来公里。

    最怕的就是天气问题,山里的天气变幻莫测,偶尔半夜都会来一场暴雨。下雨天孩子们出行很不方便,有时候就不来上课了,或者中午放学必须得护送孩子回家。有一次半夜下雨,山上出现了滑坡,石头滚下来了,第二天早上我们经过时,看着感觉十分危险。那里的条件就是那样。

    05

    我是主要负责农户走访调查的,同时也参与上课。通过调查,了解了当地的经济和收入情况,很不乐观,大山深入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和限制。以前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靠山吃不了山,没有办法耕种,现在退耕还林,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对于贫困的调查,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后来,在读研期间,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研究,另一个就是农村自治和农村扶贫研究。

    我记得当时参加我们课堂的学生有53人,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都有,甚至还有一名高中生。但是我们借用的小学,只有两间教室一个很小的水泥广场,因为这间小学只有12个学生,其他的学生都到镇上或县里读书了。

    支教的时候是暑假,学生都放假在家,所以能够吸引五十多学生来上课。考虑到年级问题,我们就只能将1-3年级综合在一间教室,4-6年级在另一间教室,初中的在水泥广场上摆了几张桌子。条件简陋可想而知。

    06

    支教的生活很辛苦,有几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首先,当地当时还没有手机信号,那时候还都没有智能手机,没有信号的手机只能当手表用,偶尔当手电使用。

    我在支教前给家里打了电话,说半个月间会杳无音信,手机没信号。虽然已经给家人打了预防针了,但家里人还是担心得要死,联系不到我,就到处给我其他同学联系找我,直到我中途有一天到镇上调研手机有信号了,才知道家里人担心我失踪了的事情。

    其次,是吃饭的问题。每天几乎都吃土豆,不过花样不少,面食是主食,偶尔吃一次米饭,那简直就是开荤了。对于我这样的米饭爱好者来说,几天不吃米饭根本就是一种虐待。

    第三,是半个月没有洗澡,只洗了一次头。要知道,当时可是7月份,天天大太阳,不过半个月没洗澡的情况,的的确确是属实的。

    在此,我需要多说一句,南方和北方的些许区别,北方人尤其是华北、西北、东北的,并不是每天洗澡的。在干旱缺水的西北和不热的东北,不洗澡都很正常,但一般绝对不会间隔那么多天。所以北方的大学里,很多都没有独立卫生间,只有公共澡堂。

    但是我们当时支教,那么热的天,每天走路十公里,迎着烈日,出汗都能湿透衣服,然而根本没有条件洗澡。我们只能忍着,唯一一次洗头还是经过了努力得来的,现在想想真的好惨。每天早上的洗脸漱口的水,是从山顶的水窖通过自来水管放下来的。平时还比较清澈,但一到下雨天就糟糕了,浑浊不堪,只能硬着头皮......

    07

    不过,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都得到了锻炼,尤其是对于当时17岁还未成年的我。

    我更加深入了解了社会,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同时也在支教团中通过相互合作感知了更深刻的团队意识(尽管我现在还是比较喜欢独立行事)。临走时,我想了很多很多,有不舍,但不可能留下来,因为我们个人的能力真的太渺小。

    有的人可能会说,要是很多人都来做这个事情,会不会有更大的改观?我不知道。

    之后,我从事了农村研究领域,在大学后期一直关注农村调查研究,也在研究生期间进行扶贫研究,我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相应的行动。而现在,我从事的教师、教育,似乎也与当年的经历有延续的感觉......

    17岁,在年华最美好那一年,我经历的是很多人不一样的故事。年少的你我,肯定都经历了很多很多非比寻常的事情,尽管形式和内容各不一样,但我们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都是在探索、都是在付出,而且都在不断进步着。在实践中了解自己,在学习探索中调整自己......

    年少青春多历事,如今方能不平庸!

    突然想起那句一直很火的话:“多年以后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作者简介:李子厚,普通教师一枚,自媒体作者。能说书、会唱戏、爱写作,各类论著超百万字,目前正从事一场旷日持久的神圣事业——教书育人。简书账号:问渠笔谈,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少青春多历事,如今方能不平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di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