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年年端午在今朝》(平水韵,仄起首句押韵)
五月初时弱柳鲜,
同心角粽与红莲。
龙舟争渡浪花舞,
急舸抢标煮酒传。
当读书时读到关于传统节日的描写,总是惊讶与羡慕于古代,甚至满清、民国时期也把中华传统文化节日那么重视,每个重要节日都过得庄严隆重、氛围浓烈,比如冬至、过年、清明、中秋等等,还有端午节。
佳节又至,我想来谈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方农村的端午节习俗。还是在上小学的那个年龄,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早上,吃罢早饭,村子里的年轻人和孩子,甚至腿脚灵便的老年人,都会去爬山。村子南面有座山,既叫敖包山也叫南山,山不峻峭也不嶙峋,山脚下有大片绿色的杏树林,松树林,杨树林、沙棘丛等,山顶却光秃秃的露着红褐色的岩石,山中还长有不知名的野果子,酸甜可口。去爬山的人都会随身携带上煮鸡蛋和水瓶在路上吃来补充体力,不带粽子可能是因为粽子冷了不鲜美的缘故,人们三五成群的一路上有说有笑,热烈谈论着端阳节一到,半年就算过去了,今年的计划和打算实现了多少呢。从村子到山顶可以看到陆陆续续蜿蜒很长的队伍。我想我应该没有爬到山顶上去的毅力与体力,因为我对此一点记忆也没有。只是记得在回去的路上,会看见道路两旁长有狗尾巴儿花,大人们还煞有介事地吓唬小孩儿说这是断肠草,拔掉以后自己的肠子就会断掉了,因为害怕,这一点我还是记忆犹新的。
端午节这一天早上起来,会用一种叫做艾蒿的草来洗脸,这种草全身像沾着白色粉末一般,放入水盆中可浸出粉末,它没有特殊的气味,淡淡的草药味,小时候我也只是洗过几次,慢慢地,就忘记了端午节还有这个习俗传统。
端午节前几天,有心灵手巧的姑娘会编织五彩绳戴在手腕上,过节当天把五彩绳扔在大雨过后土地上的积水潭中,五彩绳就会变成蚯蚓,这只是人们的美好寓意和愿望吧。
在北方,只有中午一顿饭才是正餐,正餐不吃端午节特产——粽子,当然是吃饺子,北方人对饺子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爱。吃粽子只是在早饭和晚饭,节后每顿饭都可以吃,直到吃完从亲戚家送来的一大包粽子,这边的习俗是吃糯米做的粽子要沾着白糖吃,有的粽子里面有两颗大枣,有的一颗,甚至还有没有的,不像现在那么多五花八门的粽子馅。
在北方农村那边,最能表现节日氛围的,是在节日这一天,在大门口的门垛上插上一株三尺高有分叉的柳树条,柳树条上挂着一个红色的纸葫芦,翠绿的柳树叶中突出一个红葫芦,瞬间就点燃了端午节的气氛,在大门口远远看去,家家户户都挂着这样的葫芦,红绿搭配,格外注目,这才是真正的过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