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那儿,一年上两次坟:清明,十月一。后来,国家对清明也特别重视,每年都要在黄帝陵举行盛大的祭奠活动,并法律规定,清明放假一天。清明节也就日益郑重了。
清明作为追思怀远,为死去的先祖扫墓祭奠这一风俗的形成,据说起源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献公时期。当时晋献公的原配失宠,骊姬上位。骊姬为了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王位,她害死了大公子申生。二公子重耳害怕了,带着贴身随从,急匆匆逃亡国外。在二十多年的逃亡途中,历尽磨难。有一次,重耳饿晕了,内中有个叫介子推的人,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
后来,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晋国大臣平息了内乱,穆公送重耳回国继承王位,这就是晋文公。晋文公顺利地继承了王位,对跟随自己逃亡在外的大臣大加封赏。但他却忘记了介子推。当时有人提醒他,介子推功劳最大,应当对他大加封赏。
晋文公恍然大悟,带着侍从,亲自去找介子推。听当地人说,介子推背着老母亲躲在深山树林里去了。晋文公犯愁了,偌大的森林,怎么个找法。有人向晋文公献了一计,说只有放火烧山,不怕他不出来。晋文公依计而行,放了一把火,漫山遍山烧了个精光。他们只看到一副惨烈的场面,只见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焦了。晋文公大为悲痛,就把这一天定为寒食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全国禁止烟火,只吃冷食。
清明原本只是个节气,只因和寒食节接近,后来经过演变与寒食合而为一,叫清明寒食,开始成了祭祀祖先的节日。
小时候,每年跟父亲去上坟。那时候,先要买几张大黄纸,裁成八开大小,用一种叫"凿子"的钢铁模具,下面垫着木墩,用木棒捶打纸上的模具,黄纸上就出现横竖整齐的钱币图案。那时的讲究也真多,说是女人不能打纸,不能烧纸,否则冥钱就成了废纸。女人上坟,只能是跪拜,磕头,然后坐坟头上哭一场。
父亲领着我,一脸的严肃,庄重,路上很少说话。到了地里,由于年深日久,早已没了坟墓的痕迹。这里原是我祖上的地,祖父,祖母,伯伯,达达死后都埋在这里。后来,划为别的队的土地。现在只能凭着多年的印象,差不厘找个地方就行了。父亲用铁掀划个大圆圈,说是为了防止别的孤魂野鬼来挣夺钱。
我们同时跪倒在地,划开纸钱,父亲一边烧着纸钱,一也嘴里念念有词:爸,妈,哥,弟,我们给你们送钱来了,你们快来取钱吧。拿着钱好去上会逛逛。
烈焰腾腾,烤得人脸烧辣辣的。黄纸慢慢变成了灰,有的飞了起来,像一只只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我们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起来,向回走去。
在回家的路上,父亲似乎心里轻松了一些。他会给我讲一些爷爷奶奶是怎么病死的,伯伯,达达是怎么饿的浮肿怎么死去的。于是,我们又都心情沉重起来。
后来,父亲,母亲都走了。他两个老人没能进入祖坟,因为那地已经是别的队里的地了。各生产队都有了专门的规划,统一开辟了一块荒坡地作为新的墓地。父亲,母亲及随后的人死后都将躺在这里了。
现在祭奠方便了许多,不必用"凿子"打纸了,商店里,大街上到处都有卖烧纸冥币的。宾币面额有50,100,5OO,1亿,10亿,还有棉衣,单衣,楼房,小车,超市,金稞等。当然都是纸的。
人死万事空,谁也知道,人死了,啥事都不存在了。可人们总是希望死去的亲人能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好一些。这是活着的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是一种精神寄托,对活人是一种安慰和救赎也是对古老的孝道文化的弘扬。通过清明节的祭祀活动,时刻提醒我们:不忘感恩,好好生活,好好珍惜眼前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