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大意
这时,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的菩提心,应当如何安住?如何降伏其心呢?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菩提心的人,应当生起这样的心:我要救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而实际上并没有一众生被我灭度。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了。什么理由呢?须菩提,实在没有一个法,让人发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菩提心。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在然灯佛那儿,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菩提心吗?没有,世尊。假如我理解佛所说的义理没错的话,佛在然灯佛那里,没有法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菩提心。佛说,正是,正是。须菩提,实在没有法,让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菩提心。须菩提,如果真有法,让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菩提心,然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说,你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所以实在是没有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菩提心,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说这样的话,你将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什么原因呢?如来就是一切的法都如其义理。如果有人说,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菩提心,须菩提,实在没有法,让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菩提心。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大彻大悟菩提心,也就是其中无实无虚。所以如来说一切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说的一切法,也就是非一切法,只不过名字叫一切法而已。须菩提,比如一个人的身体长得很大。须菩提说,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并不是真的大身,只不过是名字叫做大身而已。须菩提,菩萨也是如此,如果他这样说,我应当救度无量众生,那么,他的名字就不能叫做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在没有法,叫做菩萨。所以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如果菩萨这样说,我庄严佛土,他的名字就不能称为菩萨。为什么呢?如来说庄严佛土,并非庄严,只不过是名字叫做庄严罢了。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没有我法,如来说他的名字是真可以叫做菩萨了。
自摄~延伸解读
本品内容较多,但是多为反复,且在前面几品中已多有涉及,因此难度不大,只有个别词语需要解释。
一是灭度。佛教用语,即涅槃、圆寂,是灭烦恼、度生死的意思。
二佛土。又称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等。佛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又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指佛所居住的地方,第二种是指经佛教化过的国土。佛土的狭义解释是指佛寺、佛刹等。
感悟
本品内容不复杂,关于佛法修行的知识点多是以前十几品中已经讲过的,只不过是佛又重新换了一种方式来叙述,以加深弟子们的印象,增强弟子们的领悟力。我受到的启发如下:
一是无我之境。在我看来,之所以说佛伟大,就在于其伟大的品格,在于其达到了无我之境,这是我觉得个人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同时也让我感到人类自身的渺小。
无我之境,非常人所可及,哪怕是修行到菩萨道的人,也需时时警醒自己,千万不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否则,就不再是真正的菩萨了。
无我之境,说说容易,做到却比登天还难。自私,是人类的天性。不管做什么事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自我,其次才是他人。要求人们达到“无我之境”,从本质而言,是违反了人性的。
如果不考虑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的因素,我觉得世界上的人可以划分为三类:一类是普通大众,任何事情都首先考虑自己,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信条,有利则为,无利则弃,这样的人在世界上占绝大多数,应在90%左右;一类人是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或许也会首先考虑自己,但最终却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先公后私”,这样的人不到10%,但却是整个世界的希望;还有一类人,思想境界已达到顶峰,生来就是思想进步的引领者,属于“大公无私”的人,也就是达到了无我境界的人,占比不到1%。
第一类人是人生常态,而想成为第二、三类人,却需要不断地修养身心。怎么从90%进入到10%,再进入到1%?这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修行的全部意义与价值也就在于此。所以我认为,在人类思想境界大幅度提升之前,来自于道德方面的要求与约束只能是倡导,法制才是维护世界秩序的根本。
二是法无定法。“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这一条非常关键,明确指出了法无定法这个大原则。这条原则不仅仅是针对修行参悟佛法,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一样适用,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做起事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比如我们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很多家长都存在这样的误区。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成功了,便千方百计地想知道“别人家的孩子”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自己家的孩子也要照样做,“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家的孩子也要学什么,还美其名曰“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这就是家长不懂得“法无定法”的道理,家长只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是优秀的,却没有去认真了解和分析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在智力和学习习惯、方法、时间投入等方面的区别,盲目地要求自己的孩子达到这样那样的目标,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果家长能够分析透了自己家孩子的个性特征与学习状态、学习质量,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按自己家孩子的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到位,有时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又何必一条道走到黑呢?!
治家如此,理政亦如此。不要总是迷信别人的方式方法,环境不同,条件不同,拥有的资源也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措施和方法,也未必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法无定法,只要辩明方向,找准道路,选对方法,坚定不移,才是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
原创于2020.9.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