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评、书评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读书
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后有感

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后有感

作者: 花开彼岸会有时 | 来源:发表于2019-11-13 18:39 被阅读0次
    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后有感

      戊戌年三月,在郭跃辉老师的讲座《五纵两横—语文教师专业化之道》中了解到《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这本书,买书之初被“浅浅”二字所吸引,碍于自身不断以忙为借口,此书一直搁置,如今借助小组内专业书籍的研讨契机,拾贝于碧波深处,终有所获。肖培东老师的“浅浅”的本质正是回归语文教学的初心,通过听、说、读、写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后有感

    1、 眼中有文本,以读带教

      肖培东老师在本书中的16篇教学实录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师与学生的“读”,把琅琅书声还给了语文课。相信读过这本书的读者对这些实录最深刻的就是肖老师在课堂上的“读”的环节。从《沙之书》到《假如我有九条命》,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到《始得西山宴游记》,从《一双手》到《斑羚飞渡》,从《春酒》到《我的早年生活》……课课朗读,适时指导,真正把朗读落到实处。这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相比现在的常规课,为了赶时间、赶进度,或是为了设置朗读环节,蜻蜓点水,这是真正的“浅读”。

    2、 脑中有目标,心中有方法

    (1) 新课导入简洁且多样

    在16篇课堂实录中,每节课的导入都是十分简洁且紧扣文本。如教授《假如我有九条命》的时候是以题解入手;讲授《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是以童话的特点入手;讲授《斑羚飞渡》时,以听也是一项语文能力,问学生能否想起易校长说的话导入;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讲授《孔乙己》的时候,当学生祝福肖老师生日的时候,肖老师很自然过渡到:有哪位同学记得孔乙己的生日的呢?如此的巧妙自然,让我相当佩服。

    (2) 主次问题相互推动

    所谓“问题是撬动思维的杠杆”,常常见到肖老师的授课是以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推动全文。比如教授《沙之书》一文,肖老师就以两个问题来理解文体:1、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是一本怎样的书?接着以如何使得虚构的故事变得真实?你来写小说的结尾来探究主题来解决教学难点。用问题引导,方法可谓巧妙。

    (3) PPT拓展简洁且有深度

    在实录中,看到肖老师的PPT显示很有深度。和我们平时日常所见的PPT大不一样,平时所制作的PPT比较详细,有图有字还有各种色彩的搭配,可是肖老师的PPT里的内容大多是课本没有的,而且常是一些补充性的知识。比如在教授《山羊兹拉特》的时候读“咩”字时的课件显示了《斑羚飞渡》的片段,让学生体会另一种情境下的“咩”叫;同一篇课文里还有讲结尾部分的时候,用PPT插入了《儿童文学选萃》里的结尾,作为对比阅读;讲授《沙之书》的时候,肖老师插入了一个PPT显示了“对虚构的讲解”,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拓展了课外知识;讲授《皇帝的新装》的时候谈到童话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也在教育大人,在PPT中显示了一段安徒生说的话作为理论支撑等。

    三、反思自身

      反思各种公开课、比赛课及自身的教学,常常会费尽脑汁,把语文课上得“花枝招展”,各种为表演而表演、为考试而总结出各种题型的答题模式,为小组合作而特意增加环节,议论纷纷、形式做足,学生上得很愉快,但是这样的语文课,常常落入“三重三轻”的状态:轻学生、重教师;轻指导,重表演;轻内容,重形式。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不深刻,正如一位黎巴嫩诗人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原来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此时的“平淡”已然是绚烂的高级形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后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sk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