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大量的电影新片上映,大家总是乐此不疲地追新片。我们的朋友圈一次次地被《无问西东》《芳华》《后来的我们》刷屏,在电影院里我们看着这些电影,哭得稀里哗啦,总有一句台词触动你的心弦,也总有一个场面让你泪流满面。
然而究其原因,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产生这样的行为呢?
看电影的时候,电影中的人成了你。电影中很有画面感的场景,让你不自觉地进入到那个场景中,表面上你是一个旁观者,可是看电影的时候,你的思维跟着主人公一起游走,你的思维成了主人公的思维,主人公成了你,你看着电影,就好像你自己在经历这一切一样,悲与欢,离与合,你感同身受,你潸然落泪。明明不是你的经历,却当成是你自己曾经经历过。你开始感慨人心不古,开始感慨真情难寻,开始杞人忧天。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陷入这样的看电影怪象中,听别人的故事,我们也会不自觉地代入,我们跟着别人的故事,心情起起伏伏。明明是别人在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你本来应该帮助她走出来,却好像自己也经历了这样的痛苦,跟着她一起哭去了。明明是消极的感情,却被你进一步放大了。朋友之间分享快乐,分担痛苦是好的,可是不自觉的代入感,反而让一个人的痛苦变成了两个人的痛苦,苦上加苦,何苦呢?
适当程度的代入感便于我们理解别人,但是要警惕不能把别人的经历当成自己的经历。读书也是如此,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时将自己代入到书中的人物中便于我们理解人物形象,但是过度代入也是不对的。有人读完红楼梦就觉着自己是林黛玉,娴静时如娇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结果本来挺阳光的一个人,开始变得玻璃心,别人的经历不是你自己的经历,过度代入的行为跟东施效颦非常相似,只不过东施代入的是西施的动作,而你代入的是你的心情,这种心情影响了你的行为。
要知道洗脑术就是这么炼成的,你的代入感会让你很容易被洗脑。你原本能够客观地看待事实,可是一旦代入了自己的感情,你的主观就战胜了你的客观,支配起你的行为。
那该怎么办?
拒绝被洗脑,拒绝被鸡汤,拒绝被影响。秘诀在于不是你的经历,就不要当成曾经经历。当你被一些场景所影响的时候,不要顺着自己的心情去作出判断,而是稍微离得远一点,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立场看一看,这样,你会看到很多客观的东西,做出更加理性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