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莲香奶奶站在老屋前,慈祥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却在此刻,眼里清澈得像是一汪水。她在孙子的搀扶下,伸出手颤抖着摸了摸斑驳的墙。
房子很老很老了,清净得似乎没有一丁点儿人气。她也老了,自从搬到宁化居住以后,已经几十年未曾回来。无数次在梦里,她都回来过,回到了童年了。看到了父亲,母亲,弟弟。而梦里总有一支高唱着红军歌的队伍,从村口走来,又离去。
1929年,她13岁。那年的3月,天气仍然寒冷,冬日的寒流依依不舍,躲藏在山的一边,云的后面,似乎一旦抓住机会,就会袭回大地。
远处有处炊烟,被风拉拨得斜斜的。马头墙上,用石灰刷上了很多字。陈莲香上过两年学,认得一些字。“革命成功”`“送郎去当兵,割掉鬓子当红军”。
那一年,一位脸型消瘦,身着粗布军衣、头戴八角帽的汉子,带领一支上万人的红军部队驻扎在了他们村。父亲陈薄明是赤卫队的队长,负责接待了这位警卫员称呼的首长。陈莲香自家房租简陋,父亲恐怠慢了红军,不知如何是好。
红军首长却带着家属住下了。
那位首长脸色白净,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腰间佩戴着手枪。身边站着一位同样穿着陈旧却整洁的妻子,手里牵着一个4岁的小孩。
红军在村里驻扎了一个月,首长在他家住了一个月。这一个月,红军广泛进行革命宣传,在当地扩大了红军的影响。革命的烈火也在她家燃烧,穷苦出身的父亲母亲都积极响应红军号召,支援革命。
“奶奶箱子里的那只口杯和汤匙,是红军留下的。你外祖父临死都舍不得丢弃,叫我们一定要好好保管,等革命胜利,红军回来。”陈莲香奶奶对孙子说道。
“你们现在的生活,每天都像过年一样,都是红军的功劳”
陈奶奶的父亲陈薄明在村内宣传共产党的政策,稳定当地的民心,激发乡邻的革命斗志。因为考虑到父亲经常外出工作,带瓷碗吃饭不方便,首长送了一只口杯给父亲。父亲一直很珍惜,随身携带,后来在一次作战中,父亲在滚爬时,将杯子把手压断。
红军驻扎在村里,做饭向百姓买米买柴。弟弟当时年纪小,常常跑到首长面前要东西吃,红军就常把自己的口粮分给姐弟俩吃。有一次,年幼的弟弟抓着首长儿子的汤匙不肯放下,行军路上餐具稀少,任父亲陈薄明如何劝解,首长还是将汤匙送给了弟弟。
很多年以后,口杯和汤匙,成为陈家全家珍视的东西,作为红军的纪念品保存了下来。
1929年,红军从陈莲香奶奶老家长汀离开,赶往宁化`广昌方向。没有红军的庇护,国民党部队又卷土重来。父亲因为参加赤卫队,支持红军,支持革命,被国民党被抓走。后历经百般折磨的陈薄明,逃了回来,继续进行地下革命工作。
而母亲,却在一次参加妇女会途中,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死。
失去了母亲,在家乡实在待不下去了,父亲带着陈莲香姐弟,一路乞讨来到宁化湖村居住。
两年后,父亲去世,红军送的口杯和汤匙,被陈莲香奶奶保存了下来。
孙子看着身边陷入回忆的陈莲香奶奶,不愿打搅,他能做的就是守护奶奶,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