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听闻金庸仙逝,这不意外中的意外,还是让人有少许的落寞,怎着个憔悴损,满地黄花堆积。
最早看金庸,应该是从街边书摊上拣的,二毛钱一天,有时连书皮都没有,碰上老师搜桌斗,还得提着十二分小心把书想办法传出去。
那时的金庸的武侠,绝对入不了正统,与梁羽生、古龙都属邪书歪书,估计老师的眼里,这些书恰如少不能读的水浒,盅惑少年,终步岐途。
梁羽生读得恢宏,古龙读得精辟,但都不如金大侠,细腻严谨,环环相扣,不急不徐地,展现出一位位或庄或谐、或假仁假意、或忠肝意胆,或奸诈无比,或古道热旸,千人千面,场面博大,再依托厉史背景,穿插厉史人物,常常使人不辨真假。
不知有没有人试过,初读金庸时,甚至想跟着书中的千古绝学练个一招半式,没人的时侯,常常气沉丹田,然后跟着书中的描写 ,运气大小周天,盼着也能象书里的雏儿一样误打误撞,巧得真传。
再有就是其中的姑娘,肤如凝脂,吹弹可破,偏偏有一身功夫,飒爽之姿让人好生羡慕。僻如小龙女,幽居古墓,这时忽遇一落魄公子,那百转的情肠,叫人如何舍得放手。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裘千尺、李莫愁,一个个为情所困之人最后生无所恋地蹈火跳崖,怎不让人扼腕?
再有书中英雄,刚出场时,气冲斗牛、神密莫测,但随着情节的延展,人物的白描,其行为举止也就好似我们的身边之人,僻如乔峰,僻如慕容,真切有如身临其境。
金庸的书里既有金戈铁马,塞外滚滚风沙,也有小桥流水,姑苏温婉人家。更有韦小宝这种惫懒人物,抚古追今,这种左右逢迎倒是和现实中多少得意之人相似。以乔峰一人冠夺三军之勇,壮烈而终,让人郁郁于怀,反而是韦小宝左拥右抱,皆大欢喜,真如现实之谬。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最偏爱侠客行,这是个独行本,没有厉史背景,没有上下关联。感觉金庸在这本书里更恣意纵横一点,石中玉、石破天,恰恰如双龙汇,貌合而神去千里,让人读来意趣盎然。金庸在写此书时,已深浸佛法探究,故这本书结尾处大喝一句:“我是谁”,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金庸先生捉笔如刀,给亿万书迷造了一场大梦,让我们能在这个江湖渐远、人情冷漠的现实中,得少许温暖,享些微陶醉。
越来越看不懂飞升的上仙和上上仙,只能说这已经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社会,金庸先生的远去,也带走了他缔造的江湖。
前几天还在酒局上两个朋友刚争 执过金庸人物,不想这就听闻老先生仙逝,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悼念,盛况空前。谨以此小文给同好之人,以梦喂马,继续仗剑天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