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24602/5d51e968eb4731c4.png)
很久以前我做过一个梦。
梦里发生了大爆炸,现场十分混乱。医生、护士在为伤者包扎伤口,我顶着满头的鲜血四处找人处理。
没人理我,仿佛我是透明的,找不到可以帮助我的人,他们无视我。鲜血从头顶流满了脸庞,我茫然的四下张望,一片狼藉,无助地站着。
1.对冰淇淋的渴望
“冰淇淋”这三个字有一段时间里一直在我的心中被反复默念,可能我太想吃冰淇淋了。
那时候,母亲常对人说,我的女儿特别懂事,零食这种不该吃的东西从来不要,一点不用我操心。我就不敢说自己想吃冰淇淋了。
我上幼儿园的每个周末,母亲都会带我去姥姥家,路过一个小卖铺,门前的冰箱仿佛充满了光环,吸引着我的目光,但我从没敢要求母亲,能不能买一个冰淇淋,怕母亲对我失望——那我就不再是母亲口中懂事的好孩子了。
真的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对母亲说出心里话,其实我没那么乖,我也想吃冰淇淋。
2.你单亲啊?
大概是从青春期开始,我习惯了低头走路,见人打招呼的方式永远是“呵呵呵傻笑”,懒得张口说话。
大学里的寒假在一家餐厅兼职做服务员,因为低头走路经常差点就和端盘子的小伙子撞在一起,他手里端的可是满盘子滚烫的热油,结果两人都惊出一身冷汗,真是撞上了,这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离开的时候,经理给发完工资,聊天间发现我是出自单亲家庭,吃了一惊,转瞬间说,怪不得,这和你的性格有关系。我忙不迭的否认,场面有些尴尬。
3.原谅
今年父亲节,我写下这样一篇文章。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爸爸
这样的情感很复杂,我想,这样复杂的情感或许会伴我一生。
大学的时候,一直梦想改变一些我不认同的人,后来渐渐地明白,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如果父亲从不曾让我们看见他的温柔,包括他与母亲之间,往往表示他自己才是那个负荷太多情感而最辛苦的人。如同我们盼望被父亲理解一般,他其实比子女更需要被人理解,因为他可能连理解自己都有很大困难。他在心理上仍是一个需要我们帮助的“大男孩”(这件事情,我们自己知道就好了)。
看到书中这段话,豁然开朗。
他也有烦恼,他也不是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长大,他经历的磨难比我多的多。不能因为曾经他在我们眼中形象高大,就苛责如今他的不完美。
4.沟通
我小时候特别羡慕伯父伯母一家人,大家说话永远和和气气,不争不吵。他们俩就是外人眼里从没红过脸的夫妻,孩子们之间也都是谦和礼让的。长大后我渐渐觉得这样的家庭气氛或许也不好,缺少点什么?
伯父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哥哥,结婚比较早。哥哥新婚不久,一次我去串门,哥哥骑车去买东西,伯父出门追问他,要钱吗?说着伸手去口袋里掏钱,哥哥非常不自然地拒绝了,骑车离去。那一幕让我有些费解,他们彼此之间不熟悉吗?两人说话时给我的感觉为什么像是资助者和受捐者之间那样的客气、理智,极不自然。
后来我明白,他们之间缺少的是交流!彼此并不熟悉,或者说没有深层次的沟通。
5.改变自己
其实,改变自己,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我们与上一辈的事情,或许已成定局,现在能做的就是,当我们成为父母时,不要让那些无助与失落在下一辈身上重演。
书的最后写到:
这是一本未完的故事。我们与父母和解的未来,我们与内在自己和解的未来,请你继续接手写下去……
很幸运的中奖,能收到这本书,更是幸运,推荐大家阅读——《与父母和解——疗愈关系中最初的隐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