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 --约翰·列侬
还记得前阵子被热议的“996”么?
为什么“996”能这么迅速的被推上热搜?
为什么人们对996这个问题这么敏感?
随着996的热议,996被冠上了“恶的996”。网友一边倒,说的都是996的各种危害。
不可否认,作为工作制的996,首先是非法的,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占用员工合理休息时间,让员工过度工作,对员工个人健康和家庭生活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从法律角度来说,996于法不容。
但对于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站的位置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角度。
我们先来分析下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的996?
在我看来有三种。
哪三种呢?
第一种属 “伪996型”。
是最多最普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部分的人不是严重的拖延症,就是办事效率极其低的。
同样的工作,效率高的人或没有拖延症的人,可能是你办事效率的3倍以上。说白了就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加的班。
图片来源网络每天加班,大量工作=个人快速成长
不加班,不高强度工作=个人成长会很慢
事实是这样么?
不一定。
粥左罗粥老师就讲了他读高中逆袭的例子,背后的原理是一样的。
粥老师的高中不是考上的 是买上的,但毕业的时候却是以学校文科第一名成绩毕业的。但是,很多老师不喜欢他,是因为老师们发的很多试题他都不做,甚至有些考试他都会躲起来不参加。
粥老师是山东人,山东学生是出了名的很勤奋,但粥老师却说他们是伪勤奋。
为什么粥老师会这样说?
因为他们都是每天不停的做试卷,做模拟,错的题还没消化搞明白,第二天、第三天又不停的来试卷。
说不勤奋是假的,但进步却是非常有限。
比如,数学卷最后就六个大题,有人三角函数的题永远错,圆锥曲线的题永远错,做100套试卷他还是错。
为什么?
因为他不是错一次搞懂一次,而是错一次还没搞懂又再错一次,再错一次。
当他发现这个情况,就宁可被老师骂,宁可被老师打(山东老师是真的打,扇耳光踹大腿那种),他也不会跟着老师一套一套的做试卷。基本是自己挑几套试卷,认真做一篇,做错的就死磕它,归纳总结方法论,直到下一次遇到同类型的一定不错。
粥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方法的勤奋都是“伪勤奋”。同样,没有方法的加班也“伪加班”,加再多的班不是996是12*12也不行,这就是典型的“伪努力”,“伪996”。
知乎上一位作者分享这样一个故事:
前阵子,他们单位组织了一次中层岗位竞聘。
同事李悦是我们支行的老员工,年龄也合适。对于这次选拔她忙上忙下,最后却没进名单。
为这事,她愤愤不平了很久,认为是支行领导故意给她使绊子。
对此,领导也是无奈。本来已经向分行大力推荐了。但综合考评下来,她还是被刷了下来。
上面给她的回复是:一个人的标签,不能只有“努力”两个字。
那些被选中的人,都是各支行的拔尖员工。
反观李悦,她的业务笔数、任务指标一直在中游徘徊,资格证书也是勉强过线。
她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大家都觉得她很努力,几乎没有请假记录,从不迟到早退,做事也很勤恳。
可是,这么多年,她年年拿“全勤奖”,却从没拿过业绩标兵。所以始终在一线柜台熬着,迟迟得不到提拔。
再来看个例子:
我有一个同事,他每天早上到了办公室之后,磨磨蹭蹭地倒水、整理下文件.....好不容易折腾完坐下来开始工作了,没几分钟就开始刷微博、回微信,一晃到了十一点,便又开始和同事们商量中午吃什么,一个上午就这样过了。
下午本该有好多事情要做,却碰到同事来闲聊,不忍拒绝,便又聊了好一会儿。等到下班了,发现工作还没做完,便只好留下来,加了几个小时的班,自己很感动。总是对我们说,你看我天天加班到现在,多努力呀!。
你自以为的“996型努力”,并不是领导眼里的“努力”。
说的好听的是“敬业”,相反就是所谓最可怕的“伪努力”,“伪996”。
第二种属“接受型或自愿性996”。
就是比较热爱工作和学习的,是自愿加入996的那群努力向上的人。这类人对于上级领导交代的任务,励志做到极致,能举一反三;也是比较有上进心的。
比如:中层领导,领班,还有想提高自身能力有意做提升的普通员工。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做销售的。
由于刚买房、买车不久,又生了小孩儿,经济压力翻倍,这使她很焦灼。老公为了以后能拿更好的工资,就出去学习了。
生活的重担,就全部压在了这个刚生产完不久的妈妈身上。为了缓解生活压力,她便早早的去上班,去挣钱养家。
都知道做销售,工资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就把小孩交给婆婆带,自己早上7点上班,晚上9点多才回来,孩子哭闹的不行,婆婆就埋怨媳妇儿只为挣钱,不管孩子。
可她曾想这个28岁的新手妈妈被生活的压力快要压的喘不过气,只为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条件。
有的人就会说了,干嘛自己弄的那么累,在家好好相夫教子不就行了,挣钱的事交给男人。
第三种属是”天天型996”。
就像马云,任正非这些大人物,也就是实实在在的“996”。
每天有开不完的会,飞不完的行程、忙不完的应酬……总之是每天很忙很忙,忙到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忙到没有休息时间。不过这也是最少数的。
图片来源网络马云曾在阿里巴巴内部交流活动上谈到了对“996”的看法。
“这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但我们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我没有后悔12x12,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这一点。”只有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一天才有可能有回报,阿里早年也加班,8小时工作以后晚上还需要复盘、学习。
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说:自己每天早晨5点多就“被机会叫醒”,因为机会多到睡不着,必须决定把哪些机会放弃,聚焦做一些自己真正擅长和喜欢的东西。“勤奋”一直是李彦宏的标签,从读书时代开始起,他就常常泡在图书馆做“书虫”。
小米公司CEO雷军在一档访谈节目时说:“我现在基本每天中午饭大概三分钟的时间”堪称“IT劳模”。
华为总裁任正非也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在华为,有种“床垫文化”,每个人都有一个垫子,是加班的时候用来睡觉的,任正非在他的办公室也有一个简陋的小床。他鼓励员工拼命工作,有数据称,欧洲研发人员的工作时间约为每年1400小时,而华为中国研发人员的工作时间翻了一番。
其实,“996”体现着现代人对工作、生活的一种“焦虑”,
之所以产生焦虑是因为不会正确的时间,想要正确的使用时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你得乐观。
罗振宇曾说过:“乐观是我们这批人的性格底色,不乐观啥年头都没法做事”。
那么,该怎么成为时间的朋友?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罗振宇是怎么说的。
图片来源网络对于过去的2018,评论家们分析环境,有的人说悲观,有的人说乐观,这些分析,哪个我都听,哪个我也不全信。
我唯一关心的是,我手头的事上具体的难处。
所以,说好说坏,都只能是我们做事的背景音。
其次,成为时间的朋友
怎么跟时间做朋友?
就好比 “刷抖音”。有人刷抖音纯粹是为了玩。而有的人刷抖音却是为了学习一项技能。
罗振宇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两年,很多人抱怨抖音是个时间黑洞,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吃掉了。
当然了,作为一个几千名工程师开发的工具,抖音的目的就是为你服务、吸引你的眼球、耗尽你的时间。
在算法的力量下,不管你内心有多少种隐秘的欲望,它都能测试出来,捕捉到、满足它、诱惑你。
你哪里是被抖音耗尽了时间,你是把自己的欲望放出了瓶子,但自己又收不回来。
时间碎片化了,你也把自己碎片化了。
怎么办呢?
给你看我的一个同事是怎么玩抖音的。
我们都知道,抖音背后是算法。
你打开它,算法会想,“您来了,您上座,我好好伺候您”。
数据显示您是一先生,那您要不要看美女?要不要听段子?我们这位同事对此一概装作没看见。
他只看一种视频,就是打羽毛球的
因为他希望通过刷抖音,精进自己的羽毛球技术。
算法怎么能善罢甘休呢?
每给他推几个羽毛球,就偷偷给他推一个美女,再来测试下。
我那位同事就是坚持不听、不看、不打开。
是不喜欢美女吗?
不是。
而是因为他知道,只要点一下美女,那紧接着就是无穷无尽的美女。
算法一看不奏效,就会换个办法,既然爱看羽毛球,那就给你点儿网球、排球、乒乓球试试?
我这位同事还是坚持不听、不看、不打开。
结果怎么样呢?
时间不长,他生生把抖音调教成了一个高效率的学习工具。
你想,把高手的羽毛球动作视频分解为15秒,反复分解给你看,时间一长,你的羽毛球水平当然会大增。
那段时间,我看见他就问,还和抖音较劲呢?
他说:“对,我正在驯化它。”
你发现了吗?
只要你能足够地强大,跳出时间给你设置的陷阱,你就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这位同事还告诉我一点,如果你三天不打开抖音,再打开,美女、段子就会再次偷偷跑进来,你只能从头开始。
你看,这个驯化抖音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持续地、长期地守住目标。
这种行为模式,叫作“长期主义”。
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回到我们上面的话题,
其实,996本身没有错,这在于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对待它。
每个人都持有自己不同的态度。这取决于你站在哪个位置,哪个角度去看。
996就像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996的样子。
综上所述
首先,看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
千万个角度,千万个面。
同样,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表面只是抽象,再抽象的问题也要还原其本质。
最后,这世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也没有什么是千变万化,总归还是要还原其本来面目。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