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了《曾国藩》下卷黑雨,心中颇多感慨,又苦于自己驾驭文字的苍白无力,不知该把这些零碎的感悟如何编织起来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于我,曾国藩是躺在历史书中的晚清名臣,随着阅历增多,发现他不断地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中,才有了阅读他的冲动。几年前的夏天,也读过一本曾国藩传记,但看到图书馆唐浩明的三卷《曾国藩》,仅仅是肃穆的封面和精炼的三卷名称“血祭”“野焚”“黑雨”已经激起了自己的阅读兴趣。读完后,觉得这三卷的名字浓缩而精准地提炼了三部分内容。墨绖出山时的再三斟酌,初办团练时的乱世须用重典,血祭出师时的意气风发与踌躇满志,靖港惨败跳江被左宗棠痛斥;江西受困后“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的大彻大悟,围天京时的困境遭遇,攻下金陵的喜悦伤感,殊荣背后的忧郁,如同野火焚心,漫长而煎熬;裁撤湘军的忧虑与痛心,三辞江都的失望与落寞,处理津门事件时的外惭清议与内疚神明,与康福的最后一局围棋,丑道人的一番论世,遗嘱念完后的黑雨滂沱,三个词将内容高度浓缩,将曾国藩的一生所为高度提炼,让人耳目一新。
如果要将自己读曾国藩的感受浓缩成一个字,便是“韧”,这本书字里行间都是这个韧字,他的一生就像是从一个煎锅中走出,又进入到下一个更煎熬的煎锅,初创湘军时的苦练,对战太平天国时的屡败屡战,平捻时的徒劳无功与终获成功,津门事件所带来的心里包袱,他经历了太多的煎熬,让自己充满了韧劲。
既然太多的感受碎片无法熬成一锅粥,那就碎片化呈现吧~
1.乱世用重典
初办团练,“宁愿错杀一百个秀才,也不放过一个衣冠败类”,被人成为“曾剃头”,为立规矩忍痛杀曾经有恩于家人的金松龄,湘军用实力说明了乱世用重典的力量。
2.三次跳江
三次跳江,一个集名臣名将名师于一身的人也有崩溃绝望的时候。
3.曲线救国
江西受困后丑道人“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让曾国藩细细品味黄老无为之术,收其锋芒,知其雄,守其雌,曲线救国。
4.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曾国藩与左宗棠脾性迥异,一个隐忍守拙,一个锋芒毕露。二人的关系也颇有嚼头。尽管有断交的时候,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从来都是国家为重。
真君子左季高的信件
5.冷漠无视对待劝进
深受传统文化熏陶,漠视手下人劝进。
6.做文章与做人不同
7.英雄不可自剪羽翼
8.康福
9.道人最后的答案
相比前阵子看的张居正,忽然觉得这本书更有内涵更厚重,而不像前面读的书,浅薄夺人眼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