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而不贱 本色做人

作者: 王小奔 | 来源:发表于2017-08-25 11:19 被阅读92次

                  一一浅议刘姥姥身上的闪光点

贫而不贱 本色做人

        青年时读《红楼梦》,总被曹沾诗化了的小说浸染,总以为那“满纸荒唐言”已被我读懂了“其中味”,总以为那里有我喜欢的潇湘妃子和怡红公子的爱情故事,有金陵十二钗形形色色绝品的美艳及凄婉的故事,去赞海棠诗社、去赏栊翠红梅;似在滴翠亭看“杨妃扑彩蝶”,似在香冢前任“飞燕泣残红”:去享受那鲜花解语的良宵和美玉生香的静日……且常以二百余篇的诗词曲赋为看点,以“万艳同悲”的鲜活人生为视觉盛宴。然而,当自己年届不惑再重品这“红楼一梦”时,却忽然感到,自己当年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忽略了更多曹公对善良的感知,在那满纸的“荒唐言”里,还有那么多的是对形形色色人物的谶语。正所谓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脂砚斋曾有这样的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可见,出生贵胄、钟鸣鼎食之时,对人生的感悟只有麻木和迷茫;当尽享荣华富贵之后,或流落街头、或身陷囹圄,方能对人生有一个更深刻的解读。我想,曹公也一定希望,后人能从这部呕心沥血的巨著中,真正地体味他的所指。几百年后,也真是惭愧,自己这样一个愚昧的读者,竟也未能脱俗,没能体会到作者的用心。

贫而不贱 本色做人 贫而不贱 本色做人

        于是,重温原著的部分章节,虽然没有了初读时那么多的新奇感,但思路却因刘姥姥而多出了许多头绪。最初,我读《红楼梦》一直单纯认为,十二钗是文中的主线,这也大约是因自己当年正值芳华,更能接受那一张张冰清玉洁的脸、更喜欢一个个行姿优雅的身有关。如今再重读,我竟顿然悟到,作者不仅仅是歌“停机德”的宝钗的贤淑,也不仅仅是颂“咏絮才”的黛玉的聪慧,更不仅仅是怜“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熙凤的“大厦倾”的悲凉……而是还有一位贯穿全书的那位似乎是被丑化了的人物——刘姥姥。表面看,她是一位四大家族中王氏家族的远亲,是一位只靠几亩薄田度日的孀妇,但她在这部书里上演的角色,却极不应该被忽视。我觉得,在刘姥姥身上,确是有着值得我们今人重视、学习的闪光点。

贫而不贱 本色做人

        卢梭说过:善良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在原著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有一段刘姥姥的正戏,在凤姐戏弄般地为她零乱插了一头的鲜花时,

贫而不贱 本色做人 贫而不贱 本色做人

她不但不尴尬,反倒迎合着贾母,说着自己年轻时也爱风流、也爱花儿粉儿的话。这种迎合,不是卑微的没有自我,而应该理解为她骨子里透出的善良。她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诙谐地给在座的各位主子上演着一幕喜剧:“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众人的笑态中,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哎哟;史湘云笑喷饭,惜春笑离席……

贫而不贱 本色做人

谁都知道,贾府中贾母是至高无上的,只要老人家开心,宁荣两府是尽其人事的。但在这样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贾府,真正能让贾母发自内心的笑上一回的,也唯独这位刘姥姥这一次憨厚的粉墨登场。也正是因为刘姥姥这次的二进荣国府,两宴大观园,也难能可贵地让读者看到了颦儿开朗活泼的另一面。这样一场酣畅的欢心到能让黛玉忘形的人,也非刘姥姥莫属。

        表面上看,我们读到的是刘姥姥因过不去年关,而带板儿一次次来贾府求接济的窘相;但其中的潜台词,则应该是这样一位善良的老人,用她的识时务而不势利的善良讨得贾府上上下下的欢心。她的善良是贫而不贱,本色做人,坦荡行事的。这位不做作、不谄媚的刘姥姥正是用自己的“丑”换来更多人的“笑”。在读完众人的笑声中,我回味的是心酸的泪。

        在本回刘姥姥随贾母去园子里随意看看的时候,她主动让出中间一条羊肠的石子漫的路让大家走,自已却竟不顾苍苔的湿滑,还真心地对丫头琥珀说:“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锈鞋,别沾湿了。”不但体现了老人的善良,更多了一份亲近感。她是把自己真正地当成是贾家的亲戚来走动的。在她再进荣国府拿着自家田园出产的绿色食品,让贾府的上下都来尝尝鲜时,这样的善良难道不又是发自内心的动情么?在第113回中,当这个比贾母还要年长几岁的刘姥姥在得知贾母过世的消息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昨日又听见说老太太没有了,我在地里打豆子,听见了这话,唬的连豆子都拿不起来了,就在地里狠狠的哭了一大场……

贫而不贱 本色做人

据续书描写,贾母享年八十三岁,可见刘姥姥则应是更加年迈,但她不顾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第一时间去安慰出事的远亲,这样的善良岂不是现在的我们也应该追寻的的东西么?

        曾子云: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一开始,我读《红楼梦》总是迷恋于剧中人物的外貌、才华、财富,但当繁华落尽,才会发现,唯有一片善良的真心才是最为可贵的。

贫而不贱 本色做人

《红楼梦》第五回中,对十二金钗中巧姐的判词说,“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应该是对我的这种看法的最大支持。巧姐在十二钗中年龄最小,而且整部著作中戏份也不多,很易被读者忽视。但是正是因为巧姐命运的跌荡起伏,让我们在第119回中,怒视着“因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的落井下石,又感激涕零着刘姥姥对巧姐家破人亡之后舍了钱财的营救,让她获得了新生。这又充分展现出刘姥姥不仅有大智慧,而且是个大慈悲之人,是一位知恩图报的善良的老人。当人们读到已是老态龙钟的刘姥姥到狱中去看望当年曾对她及她家人有过接济的二奶奶时,一个善良鲜活的农村老太太的形象跃然纸上。事过境迁,今非昔比,刘姥姥完全没有营救巧姐责任,也没有去奔波狱中打点狱卒去救助巧姐的义务,更没有要去宽慰曾视之为“小丑”的人们的职责。但她知恩要报,乐善勇为,用一位农妇所独有的胆识,临危不惧,成为劳动者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刘姥姥也应该不失为曹公笔下最逼真、最有寓意的一个重要角色。

        今天,我重看刘姥姥,忽觉得须仰视才见。刘姥姥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世间的炎凉事故和冷暖情怀。也正是因为刘姥姥的善良,当年为巧姐起名的时候,她认定的一个“巧”字完全成了后来大厦倾颓时的的护身符,正是这位当年曾经被凤姐看不起的芥豆之微的穷亲戚,让这位精明的二奶奶的血脉在火坑中逢凶化吉。因为善良,因为感恩,刘姥姥不但给贾府的亲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淋漓尽致的欢声笑语,又救得了一位正值豆蔻年华的巧姐于水火,与自己的板儿喜结良缘。可见,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

        同其他人物相比,书中对刘姥姥的描写,可谓着墨并不多。但仅从这有限的文字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形象。三进大观园言行举止,不就已经很充分地体现出了刘姥姥的人性之真、行为之善和道德修养方面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美了么?行文至此,仍觉言已尽而意未穷,以上只是个人对刘姥姥一点粗浅的看法,意不达诂,正未可知。在夜深,重品刘姥姥的暖,刘姥姥的爱,咀嚼那桩桩善良的言行,竟然像禅音一样,直抵我灵魂深处。

        岁月无情,世事难料,唯善良带给人的醇真不灭。刘姥姥,应该是《红楼梦》这部历史名著中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靓丽风景线,整部《红楼梦》中,我以为,做人当学刘姥姥,真正的赢家也是刘姥姥。若我,也能因善而积厚福,容颜,宁愿如刘姥姥。

贫而不贱 本色做人

相关文章

  • 贫而不贱 本色做人

    一一浅议刘姥姥身上的闪光点 青年时读《红楼梦》,总被曹沾诗化了的小说浸染,总以为那“满纸...

  • 赞梅

    冷艳而不贱 芬芳而不妖 做人当如是, 同梅共妖娆。

  • 贫而不贱,方能不哀

    昨儿听矮大紧讲居里夫妇的故事,忽然间觉得好多地方特别扎心,跟上小学的时候学居里夫人的课文时候那种看光辉人物的心情完...

  • ……

    《小窗幽记》:“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

  • 宅心仁厚的王主席

    曾文正公说过:“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曾文正公深受后来许多人的喜...

  •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贫者忧无财,慕富人之为乐,而不知富人有富人之忧也。贱者忧无官,慕贵人之为乐,而不知贵人有贵人之忧也。贫者、贱者、富...

  • 贫不足羞·老不足叹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贱不作恶,可恶是贱而无能。 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 深有同感。 贫贱都不可怕,可怕...

  • 贫不足羞,贱不作恶

    小窗幽記 集醒篇 四九、贫不足羞,贱不作恶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作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

  • 集句一堂:总有些句子惊艳了时光

    1、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身要严...

  • 为人处世四个等级

    人生不外乎做人做事两件事。 《论语》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贫而不贱 本色做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lu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