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从来不让我穿得寒碜,她说无论如何要穿得大体和同龄人一致。母亲出生于六十年代,二十几岁时是个新潮的人,港式风,烫头发,红唇耳环一个不落。她嫁给我爸之后,随身带来的衣物放到现在我仍旧很喜欢。小时候常嫉妒她一头长发,偷她的衣服来穿。
有一件白色背心,短款漏肚脐的。不知道什么材质,面料质感很好。不知如何形容,后来读皇帝的新装,大概就是那种穿了跟没穿一样的舒适感吧,虽然我知道这么形容舒服还挺奇怪的,但是你只要知道为何有的人裸睡,因为舒服。
那件衣服早上就这么穿出去了,立即被村里的姐姐们笑话,因为那个衣服有点紧身,她们觉得很暴露。从此再也不敢穿了。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从爷爷家搬回来跟母亲同住,因为父亲走了,读书是件大事,学费每个学期也就两百多块,可是别说供2个孩子读书,一个都很难,父亲生前盖房子借的钱,贷款也有一些。事实上,父亲在与不在,我们的日子都不好过,母亲偶尔会说,他走不走没两样。我知道她这么说为了掩盖她心里的郁结,看似无所谓,实际上,她会定期情绪崩溃,跪在路口大哭。有时候在深夜,有时候在傍晚时分。我总是无能为力,如同她与父亲的战争,我只能木讷呆滞地望着他们,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阻止这一切。
我以为这算童年阴影了吧,实际上并不感觉任何情绪,或许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趋于扭曲,例如我根本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我无法谈一场长久的恋爱,我害怕人际之间的冲突。
后来学习到的这些对于自我的认知,让我可以处理好一些关系,也破坏了一些关系。分裂就是分裂了。
入学注册的时候我用了学前班一个老师的名字,加上我父亲的姓氏,就组成了属于我,代表我本人的符号,后来一度想要改名,一度觉得这个名字如此简单没有深度。却一直没有改变,本来名字就是一个符号,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比起走麻烦的流程,我选择保留下来,而且,这是我独立自主的第一次决定,我来决定我是谁。那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她代表善良,美丽,典雅。
从小只有一个梦想,就是去流浪,从事很多不同的工作,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就是一个不恋家的人,十四岁决定这辈子不结婚,不要孩子。想去很多地方,遇见不同的人,每到一个站就给自己换一个名字。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才会做的事情。
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的是你可以成为谁,千万千万不要活成你讨厌的人,这跟社会地位,经济能力没有关系。
前几年我开始登记遗体捐献,都说当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记得你的时候,你才算彻底的死亡,我不是多勇敢,多么伟大,但有朝一日我能成为一个无我的人,这是现代社会难以达到的境界。毕竟,生活属于个体,然而人是群体性动物,我一直觉得,我对孤独有一种迷恋,一直把自己当作一座孤岛,慢慢地走出社会之后,发现,这是不能做到的。
我们可以享受孤独,我劝人类不要去成为一座孤岛,也许在精神上,我们可以自己盖一座小岛,累了,就去那里享受孤独,暂时的孤岛生活是可以的。
如今,我们长大,老去,父母亲也老去,我觉得普通人焦虑的事情是不间断的,一件接着一件事情,有时候坏消息像洪水猛兽一样扑过来,可是,正如绘本《热的话就脱了吧》里所说:坏消息太多就不看了吧,想要回报就养植物吧,诸如类似”摆烂“的人生哲学,我想,往后的三分之二人生,我也不会每天喊着说要学会爱自己,方能爱人,我只想说,你爱自己,也会有人爱你。
没有爱情,但还有亲情和友情,爱情不是必需品。以前我总觉得没有在学生时代谈一场恋爱太遗憾了。
每个时间阶段都有不同的想法,这就是成长,至于成长到了你喜欢的阶段还是讨厌的阶段,都会有的,这是人生的丰富性,这是三毛教会我的。
未来我并不觉得自己老了就没有任何可能性了,我依然是一个学习者,终身学习者。学外语,读书写作。
每一场经历,每一个人生阶段,每一个焦虑的阶段,最终都会释怀,就是那一瞬间。除了你热爱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