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沟通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景:本来好好地和同事一起汇报着项目的进展,突然同事就沉默不语了,完成汇报之后,一走出会议室,对方就头也不回快速地走开,不再理你,你茫然不知所措。过了几天,你才从别人那里听到,原来对方认为你在汇报中过度表扬了自己的贡献,忽略了同事的付出。
这个时候,你一定会首先反思自己当时说了什么引发了对方这样认为,然后会想:为什么这位同事宁肯和别人背后抱怨,也不来找你直接沟通?
在《高难度对话》中,作者提到了每个人都会根据对方的行为来推测对方的意图。而且人有一种心理,如果推测你是故意这么做的,态度会比认为你是无意中这么做的要严苛的多。
这就意味着,上面这个例子中的同事,根据你说的内容,推测出你在故意标榜自己抢功劳,对此,ta的应对方式就是逃避和你的直接对话,转而和别人抱怨你的言行。这势必会让事情激化,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你们关系的恶化,甚至影响他人对你的看法。
那么,为什么人们推测他人意图之后会生气呢?原因之一就是对方开始在内心编故事了,而在他内心的故事中,自己是受害者,会受到到别人的行为的影响。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不论你说了什么,在同事听来,你的某些措辞就是他所理解的“抢功劳”的表达,他会由此推测,认为你指不定还要做出什么有损他利益的事情,会不会已经在采取行动了,或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变本加厉地抢功劳,让他成了干了活却背锅的人,这些想想就可怕。害怕的情绪让他产生了对你的不满和愤怒,甚至会继续找证据证明你就是一个“别有用心”的人。一波接一波的故事在他脑海里上演,大脑把推测和假想都当成了真的,想法影响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要么战斗—找你大吵一架,要么逃跑—躲避和你的直接沟通。
这些都是沟通中的非理性行为,会阻碍理性沟通,甚至把事情搞砸。
在《关键对话》中,也讲到了要想做到控制情绪理性沟通,就要察觉情绪背后的想法是否属实,要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事实就是具体发生了什么,观点就是你的看法。
比如,今天外面气温33度,就是事实;今天真热啊,就是观点。因为冷热是相对的,此刻你觉得热是因为你的感官体验得出的结论。
回到上面案例的同事,如果还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合作,也不想让自己的付出被忽视,理性的做法是:坦诚地说出听到你说了什么具体的话(事实),表达自己的理解(观点),给自己造成的影响(情绪),然后问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澄清你的真实意图)。很可能是你的表达方式让对方误会了,那么接下来就聚焦在以后该怎么说,能够更准确地传递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也许有人会说,都怪有些人太敏感。
不可否认的是,高敏感的人就是存在,或者对某些事情特别在意的人就是存在,我们不能奢望每个人都能读懂自己,但可以调整方沟通式,用更恰当的方法推动事情的进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也是我们面对一些重要关键的沟通情景,需要关键对话技巧的重要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