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篇万古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
许多人刚开始读这首诗的时候可能都有过相同的疑惑,甚至怀疑,认为李白杜甫是很伟大的诗人,而赵翼何许人物,竟敢说这样的话。也是纵观我们的教材,其中大部分都被孔子和现代杂七杂八的文章占据了,细心的人会发现,他的诗仅此一首选入其中,这很不容易。
看腻了孔夫子喋喋不休的治世经典,欣赏完豪放派气吞山河的匪夷所思,丢开镜花水月散文随笔的百无一用。好啦,总有一种思想能够冲开封闭的枷锁,总有一种动力足以成为前进的曙光,年青人要学以致用,当在疑惑中寻找突破,在怀疑下实践自我。
赵翼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撼动的不仅是上前年的历史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也在特立独行的鼓励着后来人要勇于成为时代的弄潮儿;革新之路不在于一人一诗一时一试卷,而在于一代又一代的人胆大心细脸皮厚。
记得我们高中语文测试里有一道题,题面上说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夹杂着汉语和英语共同组成语句的现象,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就这么道题,居然还有正确答案。
有正确答案?是的,你没听错。这就是当下考试的坑爹,当时老师在念答案的时候,我扫视了下全班,一半以上的同学脸色是不知所以,气死宝宝的感觉。老师也好像明白啥了似的,坏笑着念答案。这样的题要看法,给了看法还不对,出题的是专家,念答案的是老师,答对的就是好学生,风哥说谈语文你们不配,语文有自己的个性魅力,价值取向,兼容并蓄,博大精深,去你大爷的NO.1。
既然生活中都出现了,那就说明语文从来不是独立的,无论网络,社会,过去未来,那么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有意思吗?有的。
考试分数的高与低成了区别好学生和坏学生的标准,也就在大人眼里成了好孩子和坏孩子的标准,考上大学的前途无量,落榜的苍茫误此生。文化纠结若人稀疏的毛发,人性扭曲的无力自拔,那一巴掌,那一吻痕迹,真叫人心乱如麻,说一声掩耳盗铃,杀鸡取卵,这也是本地文化。
说什么诚心之作品,良心之作,都他奶奶的骗子手段,非黄即暴,非情即闹,果真是到了文化的瓶颈吗?果真高考就公平吗?果真考上大学就有好工作吗?果真遇到了文化与个人,社会各方面承受的极限,饥荒,经济这么发达,越胡闹,不应当呀!
果真还要跟风哥要800字,胡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