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了凌晨三点不回家那支短片,不觉泪目。



也许你正中凌晨加班的苦、也许你也曾矜矜战战为完成老板的任务最后功亏一篑、也许你也曾因工作而忽略了孩子…视频里巧妙的抓住了社会的痛点-现实焦虑感,叙述日常的一些列小故事,从而引出了加班和熬夜工作的苦恼,打动了我们。
也确实,实现奋斗的目标和人生梦想又是多少人共同的愿望呢?在一线城市中,这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难题:现实真的很骨感!
实现奋斗目标和追求梦想都应以健康为前提。加班需适可而止,必然不能一味的陷入视频而盲目的感动。很多媒体都说这是支在贩卖焦虑的短片,尽管这次成功的营销必然使那些人赚得盆满钵满,但仍然是唤醒了很多人的共鸣这是无疑,做为成年人这点基本的认知还是有的。假如,如果你的公司需要你加班加点来换取工作效率的话,那你确实是该仔细思考了:是企业不够人性化?还是你没有充分转换好工作率?
(法国、丹麦、挪威、荷兰、德国)这几个是均为发达的西欧或北欧国家,工作时长也是排行末尾的。当然了,这和它们的福利政策导向有关。
其中,德国人一天工作5h-6h、休息时长、工作福利高、对应的也是较高的工作效率。也许,你看得到的只是德国人现在幸福的岁月,但于他们却铭记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二战”以后,面临战争的废墟,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后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劳动者增加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1955年,西德男子平均每周工作时间长达50小时。德国在短时间内超越英、法两国,离不开这段“全民加班”的岁月。
工作和生活总归得达到一个平衡。每年因加班熬夜猝死的人有很多,视频中指出“为了梦想,为了家人,抑或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职场不相信眼泪,于是你擦干眼泪,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这段鼓励人心的话,听听就好,一匹好马深知向前奔跑的长度和力度。
凌晨3点不回家,为的是自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为的是更多人能得到好好休息,也是为了将来少一点“成年人的世界”“对年轻人的苛刻”。所以,不要嘲笑加班者,也不必一味对“加班文化”嗤之以鼻。每一个在岗位上扎实奋斗的劳动者,都有被世界温柔以待的权利。
康德说:“自律及自由,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能做到规律的作息也是自律的一种表现,短片感化了我们,但是我们要记住本质的背后,工作偶尔加班没事,但同时也要注意我们会累垮的身体。请你无论何时都记住,你得拥有一副强壮的体魄才能去打拼远方的江山!

推荐好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