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威尔 鲍温 著
二十一天养成一个习惯,作者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带紫色手环的方法,来养成二十一天不抱怨的习惯。
挫折和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果只会抱怨而不去改变,其实并不能够解决问题,相反还会让问题对自己造成阻碍越来越大,对已经获得的东西要心存感恩,不能既要使用它又心存抱怨。
抱怨就是沉迷于不对劲的事物不可自拔,关注事情的消极面,仔细看看周围,头条上永远都是社会问题,各种危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去点开,标题一个比一个夸张,新闻虽然能够比较忠实地呈现事件的原貌,但是大家似乎还是更喜欢看负面消息的新闻。
消极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种在大脑中的种子,总是给予他养分成长的话,他们就会发展出更多的消极因素影响我们思考的方式,改变想法就能改变世界,今天的思想造就明天的未来,消极和抱怨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语言不应该是被用来传播消极情绪的,但是我们一天大部分时间交流的时候都在抱怨,发泄内心的不满,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现实,一切都是以人为开始的想法而已,人在抱怨的时候会散发巨大的负能量,这些能量不仅会加深自己的负担也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大多数人都无意中将抱怨说出口,作者说这个阶段叫做无事实无能,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我们抱怨的那么严重,抱怨就像口臭,当他从别人口中发出的时候能感觉到,但是自己如果是散发源就很难察觉到了。
习惯指引生活,习惯就是通过不断重复而变成下意识的反应,重复的越多,反应就越根深蒂固,每天一点小抱怨累计起来就是很大的心理负担,如果不满那就尝试做出改变,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改变自己的态度去适应。
抱怨就是拥抱自己的怨气,不仅对现状无法做出任何改变,而且还会让自己在烦恼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抱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想从其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映,也就是想要寻求认可和同情,摆脱自己对事情逃避的愧疚感。
抱怨会不停加深旧习,裹足不前,正所谓心想事成,一个人总说自己胖是不会变瘦的,因为目光一直集中在堆积的脂肪上,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患者心理情况下降而导致病情恶化的,如果自己总说不好的事情会发生,那么这件事就会真的发生。
抱怨健康问题就是在不断丢出负面的说辞,让自己的身体倾听这些“意见”最终真的将疾病的能量引入身体,导致健康真的出现问题。
很多生活的问题都是我们自认为有问题造成的,当感觉到忧虑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将其隐瞒而不是与别人分享发泄,因为有可能会让忧虑的事情真的到来。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固定发泄的日期,又或者告诉自己三天之后再抱怨,到了那个时候其实自己内心早已经将要抱怨的事情抛之脑后了。
当从无意识无能进入到有意识无能阶段,就说明自己能够发现正在抱怨这件事,但是却没有能力去进行改变,面对不停抱怨的自己有可能会感到失落和沮丧,但是千万不要放弃,意识到自己的抱怨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进步,放松下来,先不要试图控制自己,一点点开始进行改变。
抱怨除了带来负能量之外,还会让人们扭曲对幸福快乐的看法,会让人感到失落,精疲力竭,焦虑不安,抱怨不会让人做出改变,反而会往负面不停靠拢,用抱怨创造现实。
语言能够不断加深思想,觉得自己悲惨的人不仅喜欢把别人拖下水,而且还会喜欢从别人身上找到自己抱怨的依据。
所以从沟通开始进行改变,如果自身不存在缺点,目光也不会集中在别人的缺点上,多看看别人和自己身上的优点,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人都是相互影响的,想要改善关系,先提升自己,一句抱怨只会引发越来越多的抱怨,语言和思想是会传染的。
不要用抱怨的方式来寻求别人的关注,在谈话的时候要选择积极的话题作为聊天主题,抱怨不应该成为人际关系维系的手段,抱怨更不应该成为推卸责任和表现欠佳的借口,逃避自己失败的理由。
训练自己不抱怨需要一个过程,就像任何一项技艺一样,要多花时间进行练习,抱怨与陈述事实的差别的就在于,有没有放置个人情绪在里面。想要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很难的,抱怨就是一种积习,要慢慢改,不要心急。
当进入有意识有能的阶段,每一句说出口的话都会经过思考,现在的语言比曾经要积极的多,抱怨不会让自己的得到想要的东西,反而会越离越远,要从更深层次来思考问题,全神贯注更好的未来,语言有着强大的力量,说话的时候不要讲负面词汇,将“问题”替换成“机会”,“挫折”替换成“挑战”。
讽刺是一种消极的挑衅性的抱怨,通过给别人带来痛苦而增加自己的快感,讽刺并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警惕讽刺和隐藏这两种隐蔽的抱怨形式。
不要总是斤斤计较自己遇到了多少麻烦,却对眼前的开心事视而不见,如果能够颠倒一下就会发现自己过着多么幸福的生活,抱怨不会让一个人成功.
将心思放在想要的东西上,困难出现的时候要找到其中暗含的祝福,每一次的问题都是来激励你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发泄愤怒只会提高攻击性,伤害自己和周围的人,播下一颗不抱怨的种子,积极正面的果实总有一天会出现,最终长成一棵高大伟岸的树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