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间线:上古卷
历史标签:黄泉、泰山、昆仑山
寤生真的很爱他妈妈,可从小妈妈就很讨厌他,他妈妈叫武姜。
寤生长大后继承了郑国的爵位,是为郑庄公,妈妈心里就很不痛快,总想找个办法弄死他,好让小儿子共叔段继位。
最终,妈妈决定协助小儿子发动叛乱,结果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寤生很伤心,妈妈怎么能这么偏心,于是就把妈妈赶到了颖城软禁起来,并且放话道:“不到黄泉,就不要再见面了”(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可是寤生真的很爱妈妈,他从小缺失母爱,这句话说出来不久就后悔了。但作为一国之君,又不能出尔反尔,他真的很苦恼。
于是,颖城大夫考叔就给他出主意了:“挖两口井,一直挖到有水为止,然后把两口井的底部打通,你和妈妈在分别从两口井下去,在井底的隧道里会面,不就不算食言了吗?”
郑庄公一听很有道理,于是就照做了,从此和妈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见载于《左传•鲁隐公元年》,这算是作者开篇给我们的一个小幽默,我们都知道黄泉是代表死亡的意思,颖考叔却说黄泉就是地下的泉水。
那么,黄泉为什么代表死亡呢?现代教科书上的解释是,因为人死要埋在地下,而地下是有泉水的,所以到了“黄泉”就是死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颖考叔说得倒也不算错,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古人死后为了防止尸身不腐,不但不会让自己墓穴挖到地下水,还会做一系列的防水措施。所以,古代的死人是见不到地下水的,见不到所谓的“黄泉”。
我们常说“黄泉路近”、“不见黄泉不死心”,但是我们已经不知道黄泉到底是什么了。不但我们不知道,就连生活在春秋初期的颖考叔都不知道了,恐怕一百多年后才出生的孔夫子也不知道。
这就说明,黄泉这个说法由来已久,那么究竟什么是黄泉呢?
黄泉实际上关系到上古人民的一种世界观,《淮南子》说:“阴气极则下至黄泉”,顾起元《说略》说:“阴伏于黄泉,阳气上通于天”。
这是阴阳论,天地分阴阳二气,阳气上升直通于天,阴气下降伏于地下,如果阴到极致便会到黄泉。由此看来,黄泉是极阴之地,而且是很深的地下。
生为阳,死为阴,黄泉是极阴之地,也就是所谓的“阴间”,人死归“阴间”是合情合理的。
而《淮南子》又说:“昆仑山下有赤泉、黄泉”,《山海经》则说:“昆仑之虚……赤水出东南隅,河水出东北隅”。
河水指的就是黄河,由此可见,上古人民认为黄河起于昆仑山,而黄泉就在昆仑山下的极深之处,它是黄河水的源头。
《淮南子》说,禹曾经挖掘昆仑虚以下的土地,发现下面有九层增城,内有天池疏圃,疏圃之内浸满了黄水。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黄泉。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昆仑山下有幽都,而屈原《楚辞》中有:"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一句,由此可知,幽都就是传说中的魂归之所,如同道教里的酆都。
《云笈七签》说:“(太帝)上理斗极,下统酆都”,而《淮南子》说昆仑山就是“太帝之居”,这也说明道教的酆都正在传说中的昆仑山之下。
而黄泉,很可能就是通往幽都的通道。
在远古的传说当中,昆仑山是天地正中的神山,山上有建木,可以通往天界;地下有九层增城和黄泉,通往魂归之所幽都,而传说中的西王母就是昆仑山的死神。
在我国的文献记载当中,其实还有一座著名的死神山,那就是泰山。
《三国志.乌桓传》说:“中国人以生死之神归泰山也”,《博物志》说:“泰山一曰天孙,主召人魂魄”,类似的记载数不胜数。
《搜神记》记载了一个故事:“胡母班死,往见泰山府君,为之致书于河伯”,可见在古人心中泰山和黄河也是有联系的。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山海经》中所记载的昆仑之墟,指的其实就是泰山,以上也可以作为佐证。
文|王玄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