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过一年的自嗨式写作,频繁的牢骚抱怨后。最近一段时间,我冷静了不少,开始摸出点灵感,想写些冷静的东西。
但在写文过程中,发现没有足够的名人名言支撑我的想法。
不能像别人那样大量引用,末了还在后面标明来自什么书第几页。
由于读的是十八线野鸡大学,我没写过毕业论文,根本不知认证一个观点该如何看起来有理有据。
而那些我很欣赏,觉得不错的文章中,基本都能看到他们如何引经据典,缜密叙述自己的观点。
这就是书读得太少的后果。你明明已经想了很多,但没法用文字说清楚。
二
曾遇到一个初中没读完的女孩,会经常性做些总结,说“我觉得人有时候很自私的”、“人与人很难相互理解”等之类的话语。
她性格温和善良,因此说这些关于人的负面评价显得惶恐,生怕自己出错,还改换词语以使得更妥当,又解释道,这只是自己的个人看法。
我心里想着,她实在太可惜了。她这些结论,但凡多上几年学,在某些书里就能读到。
言简意赅的说法:人类的本质是自私的。人间的悲欢不相通。
这让我想到,读书的有用之处。
她在社会打拼十年得出的观点,某些作家的书已经详细说明。若是多看些书,她不用耗费十年去得出这些结论,也不用讲得这般犹豫,总以为是自己胡说八道。
我后来问过她,她也说自己喜欢上学,但家庭原因,初中就结束了。之后的生活很少接触书籍。
每次想起她来,都觉得遗憾。她的确喜欢思考,而且性格很有闪光点,待人处事热情真诚,但经过社会磨练,在人性的善与恶中时有些纠结的观点。
三
这几年,我越发觉得,读书不适合每个人。
一个妇人活了五十年,每当叹起人生时,也不过说“某某只生了一个女儿,就不生了”。我认为她即使读过书也好不到哪里去。
反之亦然。对有的人来说,不管读多少书,他还是一个跟没读过书的人毫无差别的人。
而有的人,字不识几个,年过半百,面对着繁华又孤独的人世间,忽而哀叹,说出类似“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天空”的概念。
是不识字让他有了思想吗?想来他天生善于观察生活,热衷思考,将生活经历作为财富,反复掂量过。
那倒是可惜的,他不知道还可以读书,可以写作。
思想每个人都有。用合理的文字表达出来,是读书人才具备的能力。如果没有文字记述,对人生观察得出的一切真知灼见都无人知晓。
所以,我常觉得读书不是培养,而是筛选出那些本身适合读书的人,是一种择才。
因此有些被迫读书的人,理论上应该很有见识,却显得极其平庸。而适合读书,却由于种种原因无书可读的人反而能取得意外成就。但若能机会读书,会不会成就更高点。
文/怪旅泊
网友评论